黄瓜性属土木,怕风凉之泻,喜热以生。故有早春霜霉病多,夏热之季,硝雨频降故叶斑、角斑病多。晚秋怕寒凉,伤根、黄叶病多。要黄瓜生长正常,应着手于黄瓜属性水土平衡。肥药选择对路为标,施用适时适量为本。故夏热之季,宜药肥之性以凉寒,秋凉之季,适肥药之温热。喜土壤之水火,厌木金之肥药。
黄瓜是喜热性蔬菜,生育温度范围为12.6—37.8℃,10℃以下生理活动失调、生长缓慢或停止发育,低于2℃就表现出冷害症状,35℃左右黄瓜呼吸与光合达到平衡状态,35℃以上呼吸消耗作用高于光合生产作用,37.8℃以上光合作用急剧衰退、代谢机能受阻、生长停滞,45℃时叶片褪绿、茎、叶坏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2—31.5℃;幼苗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白天18.9—25.2℃,夜间12.6—18.9℃;开花结果期白天25.2—31.5℃,夜间18.9—25.2℃.
黄瓜对湿度、光照和土壤条件:黄瓜不耐旱,土壤湿度以75﹪—85﹪、空气相对湿度以白天75﹪、夜间85﹪为宜。黄瓜较耐弱光,叶片光合作用的饱和点为5500勒克斯,补偿点为2000勒克斯.黄瓜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喜土壤微碱性,以选择富含有机质和含钾量高的土壤,喜在土体含沙量2/7—5/7的质地上,透气性良好,既能保水又能排水的腐殖质土壤栽培为宜。因此,黄瓜对空间湿度、光照和土壤条件要求严格,肥水管理要求严谨,药物要求对路。否则,病害繁多。
因此,黄瓜在掌握无病害的情况下,首先培育壮苗,壮苗要求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衡;叶色深绿,叶片肥厚;茎粗节短,分布均匀;根多而白,根系发达;幼苗定植前达到三叶一心;苗高15厘米左右;无病虫害。其次,在黄瓜苗壮秧旺的基础上,黄瓜结瓜质量的优劣,是黄瓜商品价值的直接因素,优质黄瓜的要求是,瓜条长直,色泽油亮自然,口感甜爽,卫生安全,达到绿色无公害,直至达到有机黄瓜的标准。劣质黄瓜,品种低下,瓜弯瓜尖,大肚蜂腰,畸形怪状,色泽暗淡无光,口感涩苦,味不正常,均为无黄瓜栽培管理技术,泛用肥药无时无量,肥药污染,无食品安全。
为此,在黄瓜生产上,施肥用药照理从章,施肥不可偏,用药不可欺。肥药同源,用之自然,符合作物生长规律,取之天然,无毒无害无副作用,调至作物生态平衡,不同作物品种,不同年份气候,种植不同土壤,作物所需肥药也有所不同,其量有异。现将黄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的发生、形成、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以供菜农借鉴,也许会有好的收益。
一、黄瓜苗期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1、苗期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黄瓜苗期主要病害一是猝倒病:病苗茎基部呈水渍状暗色病斑,并迅速发展到绕茎一周,使病部变成线状,病苗便倒伏。在高温多湿时,病残体表面可见到一些白色棉絮状物。二是立枯病:病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发病初期,病苗白天萎蔫,晚上和清晨仍可恢复。当病斑逐渐扩大,发展到绕茎一周时,病部便收缩干枯而死。但病苗死后不倒,有时病苗上可见淡褐色蛛丝网状的霉。三是沤根:幼苗出土后,长期不发新根,幼根外皮成锈褐色,逐渐朽烂,以致死苗,容易从土中拨出。以上三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如何?猝倒病和立枯病,病菌多在土壤中隐藏,能通过雨水、流水,农具以及带菌肥料等传播蔓延。在土壤低温、高湿和通气不良时,以上三种病害都容易发生。
2、为什么会出现黄瓜苗“载帽”现象?
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载帽”。发生这种情况子叶被种皮夹住不易张开,致光合作用受到影响,造成幼苗生长不良或形成弱苗。出现黄瓜苗“载帽”现象,一是种皮干燥,盖土太干燥,致种皮容易变干。二是过早揭掉覆盖物或在晴天中午揭膜时,致种皮在脱落前已变干。三是播种太浅,覆土厚度不够。四是种子成熟度不好,生活力弱,也会出现“载帽”情况。
防治措施 (1)播前要浇足底水。(2)播种后覆土不宜过干,覆土厚度要适当。(3)必要时加盖塑料薄膜或草进行保湿,使种子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幼苗刚出土时过于干燥,可用喷壶洒点水,发现覆土太薄可补撒一层湿润细土,即可保持种子柔软易脱落。
3、黄瓜幼苗根系中毒有什么表现?
黄瓜幼苗根系中毒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典型的使用肥药不对路,人为所造成的生理病害于长期使用化肥或唑类药物,造成土壤表层盐、唑的积累过多,对蔬菜、瓜类幼苗根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如黄瓜、西红柿、甜椒常表现植株矮小,叶片变小,色浓,表面似有蜡质层,叶边翻卷等严重影响黄瓜生育期的进展,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这均为根系中毒所致。
预防措施是:重施完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掌握好氮磷钾的配合比例,补施土壤改良肥每亩100—150斤,用根达旺和茎杆壮各兑65㏄/桶,滴根或喷植株下部,并用药毒消和尖杈发各兑65㏄/桶(以30斤水/桶计算的)喷植株上部,连喷2-3次,间隔3—5天。注意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避免土壤长期板结,有利于根部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