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珏
“神兽”相继回归校园,爸妈喜忧参半,怎么给孩子增强免疫力?
昨天,由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吴门中医健康巡讲”栏目,在引力播App上推出了第12场直播。本场直播邀请了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朱立毅、儿科主任李岩、药学部副主任黄玉宇,聊聊中医药技术,共同为儿童复学、复课支招。
中医防病有一套
香囊辟秽,艾灸强身
“春季是流感、麻疹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也是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及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对于新冠肺炎,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复课逐渐推进,但在防范上也不能掉以轻心。该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朱立毅表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未病的关键在于增强抵抗力。
吴门医派对传染病的防治有独到之处。例如扶正胶囊,可以通过内服增强免疫力;再如香囊等用来外治的芳香药物,佩戴于身上或挂于屋内,也有一定的辟秽防病作用,民间就有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的习俗,就是此道理。“还有强身灸,通过艾灸特定穴位,同时配以独特的理气散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等多种外敷方来帮助‘强身’,比较适合脾胃功能弱、腹泻、食欲不振、体虚易感冒等亚健康人群。”
朱立毅提醒,孩子在校园内务必做好个人卫生。除了吃饭喝水最好都戴上口罩,勤洗手,特别吃饭前要洗手,平时尽量不要揉眼鼻,互相保持距离,不要勾肩搭背、嬉戏打闹;饮食上尽量多补充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等,放学尽快回家,不吃校外小摊上的煎炸食。
“近期,调心调息也很重要。”他说,要按照上学的作息时间逐渐适应,改变晚睡晚起的习惯,改变“超长寒假”的散漫状态。五一假期就在眼前,朱立毅还特别提醒,尽量不要外出旅游,尽量少乘公共交通工具,接触把手、电梯按钮等最好戴一次性薄膜手套。“只要做好防护工作,病毒并不可怕。”
儿童食疗忌大补
推荐山药、银耳、百合
孩子吃啥能增强抵抗力?这让众多爸妈感到困扰。“儿童防病保健,营养需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在直播中,该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中药师黄玉宇介绍了几款当季食疗药膳。
儿童食疗以平补、缓补为主,忌大补。《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医营养膳食专家建议》推荐食用像山药这样性味甘平、药食同源的食品。黄玉宇说,山药具有健脾化湿、补肺益肾的功能,可以煮粥或煮汤,帮助儿童固护脾胃,提高儿童免疫力。同时,还可以给儿童适当吃些银耳、百合等,养阴润肺、味道清甜,适合儿童服用。
“春主青色,肝属木、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春季,人的情绪波动较大,肝木克土,情绪波动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人的食欲从而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为此,近期可多进食青色的新鲜蔬菜,多食黄花菜、橙子、刀豆等具有疏肝行气作用的食物。
有家长问,针对儿童有无适合近期防病、比较温和的中医保健药物?黄玉宇表示,儿童素体娇弱,肝肾解毒能力差,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预防,但体质较弱、易感儿童可服用预防中药提高免疫力。《江苏省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专家建议》推荐的预防处方中有生黄芪、炒白术、防风、银花、大枣等药材,基于玉屏风散加减,具有扶助正气、御邪防感的作用。此外,市中医医院的疏风清肺汤药对儿童也有一定的流感预防作用,可根据医嘱减量服用。“服用中药时注意不要吃生冷和油腻食物,可适当增加健脾和胃之品。”
儿科门诊有变化
中西药治疗各有讲究
“今年的儿科门诊和往年有很大不同。由于疫情原因,很多患儿居家或外出做好了防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过敏和交叉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呼吸道疾病。”该院儿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李岩表示,爸妈与“神兽”斗智斗勇,双方容易情绪失控,可间接或直接导致多动症、抽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此外,因性早熟、肥胖等内分泌问题就诊的患儿也多了。李岩对此表示,做好家庭防护,对这些疾病康复非常有利;该院还分别成立了多动症、抽动症专病门诊和生长发育专病门诊,以更好满足患儿的就诊需求。
给小朋友治病,用药方面也有很多讲究。李岩在直播中表示,儿童西药选择尽量简单化,能用一种就不用两种,且首选儿童装;中药处方要精简灵活,不得妄用攻伐之品,要时刻顾护脾胃,剂量随年龄大小、体质差异、病情轻重、方剂组合等有所不同,用药前还需遵医嘱。
儿童的给药方式,首选口服。“儿童科学用药的顺序为口服、肌注、静脉输液。原则上能口服就不要挂点滴。”李岩说,如要服用中药,可尽量选择口感相对较好的中药。对于较苦的中药,可给孩子适当加一点调味剂,比如少许白糖、冰糖等。此外,一些中药外治的方法最能为患儿及家长所接受,例如该院在特定季节开展的“三伏贴”“三九贴”,还有一年四季均提供的治疗腹痛的理气止痛贴、治疗肺炎的清肺散、治疗腹泻的清肠止泻散、治疗厌食的健脾开胃散、治疗遗尿的遗尿散,以及治疗便秘的通便膏等,深受苏城患儿和家长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