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中医农业大讲堂

实战篇:如何防治黄瓜白粉病?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9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黄瓜白粉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情发展速度很快,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往往造成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黄瓜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一般不危害果实,但多见于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或背面产生近圆形白色小粉斑,环境适宜时,粉斑扩大,连接成片,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进而扩展到全叶,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的霉状物。发病后期叶片病斑上还产生许多黑褐色小粒点,叶片枯黄。严重时白粉变为灰白色,叶片枯黄,卷缩,一般不脱落。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即大片白粉区),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白粉病病原属真菌,五行属金,其性亲于木,生于土,衰于水,绝于火。发病温度体感甚凉。发病湿度身感潮湿,凉拌潮湿,凉邪适从,嗅其患处,味而不异,手验患处,感而不粘,属真菌传染。防病方法,克泻凉气,驱散雾潮。选用药物原则,克泻凉邪,散雾祛潮,养叶壮体,固根壮茎。
黄瓜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环境条件适宜,可周年发病。植株从幼苗期即可受害,但以中后期发病较多。病菌在不适宜条件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寄主上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后以侵染丝直接侵入表皮细胞,孢子萌发温度为12.6~31.5℃,以18.9~25.2℃为最适,棚、田流行温度12.6~25.2℃。相对湿度在50.4%以上均可萌发。施肥不足,管理粗放发病较重。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感染基部。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粉斑,随后布满整个叶片,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该病菌随风或雨传播,在温暖(18.9~25.2℃)、低湿情况下发病严重。在高温达30℃以上或10℃以下受到抑制,湿度过大也不利于发病。
黄瓜白粉病是如何产生和传播与危害的?
黄瓜白粉病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1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产生在相对湿度50.4-63%,适宜温度为15-30℃。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冬暖式大棚黄瓜、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在12.6-25.2℃的适宜温度和75%相对湿度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白粉病常引起黄瓜早衰,对产量影响较大。高温高湿与高温干燥条件反复出现,白粉病发病严重。
怎样防治黄瓜白粉病?
⑴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种植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注意棚内通风、透光、降湿。
⑶在通风时注意不要大放,要保持棚内一定的空气湿度,并经常改变通风位置,可起到防病作用。
    ⑷药剂防治。初期发病可喷叶病青和尖杈发各兑65㏄∕桶,两遍,间隔3—5天,或叶病青和腐霉丹各兑65㏄∕桶,两遍,间隔3—5天。若病害已盛发,应喷叶病青和醇胺止枯霜各兑65㏄∕桶,连续2—3次,间隔3—5天。若茎或基部发病,可喷茎杆壮和茎毒散各兑65㏄∕桶,两遍,间隔2—3天。
作者:王代春  锄禾网特聘专家 国际中医农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有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搬运,违法必究,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