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绿色植保

黄瓜泡泡病和靶斑病应该如何防治啊?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29

黄瓜泡泡病和靶斑病应该如何防治啊?

王代春、栾志家 
如何识别黄瓜泡泡病?       
 主要发生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初在叶片上产生鼓泡,大小5毫米左右,多产生在叶片正面,少数发生在叶背面,致叶片凹凸不平,凹陷处成白毯状,但未见附生物,叶正面产生的泡顶部位,初呈褪绿色,后变黄至灰黄色。
黄瓜泡泡病系生理病害即叶绿素合成受阻所致。生产上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生与喷药、气温低、日照少及品种有关,因此认为是生理病变。定植早的生长前期气温低,黄瓜始终处于缓慢生长的状态,生产上遇有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光照严重不足,当后来天气突然转晴,温度迅速升高,晴天升温浇大水均易发生该病。此外,该病是在不适的环境条件下,盲目使用激素、抗生素或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学杀虫、杀菌农药所致产生的生理病害。还有认为是黄瓜品种间对低温、少日照不适应有差异造成的。
怎样防治黄瓜泡泡病?
(1)选育抗低温、耐寡日照、弱光的早熟品种。对发病率高的品种要注意更换,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及棚内早熟品种。具体品种参见黄瓜低温生理病;
(2)早春要注意提高棚内的气温和地温,地温保持在12.6~18.9℃,严防低温冷害。
(3)早春浇水宜少,严禁大水漫灌致地温降低,尤其要保持地温均衡;
(4)选用无滴膜,棚内要注意清除灰尘,增加透光性能,必要时可人工补光和施用二氧化碳。
(5)发病初期喷叶病青65—100㏄/桶,视棚内湿度,掌握喷药次数,一般喷2—3次,隔3~5天。
黄瓜靶斑病应怎样防治?
该病主要表现在中上部较嫩的叶片上,观其象如同缺素症虎皮斑,群众叫做小黄点病。叶片脆硬,发黄老化,最后形成白色连片坏死病斑。清晨叶片背面有明显水浸状发生,中午水浸状完全消失,其是叶片中无叶绿素的折光现象。靶斑病实属生理病害,是由凉热不和,叶肉损伤所形成,多因肥药使用不当所致。
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很多人误认为是细菌性角斑病或叶斑病。其实黄瓜靶斑病多是由于使用抗生素过量所致的生理病害。该病是目前大棚黄瓜生产中的第一大难题,危害程度不亚于黄瓜霜霉病,如不及时防治,将导致瓜秧早衰严重。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防治措施:黄瓜靶斑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这时发病大棚因植株长势弱,很容易瓜打顶,一但发病大棚瓜打顶,该病将更加难以防治。所以及时喷叶病青和腐霉丹两遍,冲施肥亩用黄豆面30—40斤,硫酸钾复合肥15—20斤,促进植株迅速长秧,长新叶。实践证明:喷叶病青和腐霉丹或叶病青和瓜果康各兑65㏄/桶,两遍,间隔3-5天。可迅速抑制病情发生和蔓延,药效稳定特效期长,病害不易复发。能明显地增强光合作用,修复叶片缺失的叶绿素,对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瓜果蔬菜失绿变色、缺素症、黄泡斑病(虎皮斑)等疑难生理障碍有独特效果,使用后瓜条亮绿,生长迅速。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