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绿色植保

80后夫妇的绿色农业梦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5
一过五月下旬,朱旭勤、单群群夫妇就到了一年最繁忙的时候,他们果园里的蓝莓成熟上市了。
小单手拎果篮,头戴草帽,在蓝莓护网下穿梭,让每个来果园采摘的客人品尝新鲜的蓝莓。她小小的个头,文静秀气,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初次见面怎么也与果园女主人对不上号。
武宁县清江乡一位干部看出记者的疑惑,笑着说:“年纪轻轻的,不像个搞农业开发的人是吧?她毕业于云南大学,英语都过了专业八级,此前在绍兴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爱人朱旭勤是1984年出生的,本地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发展,回乡创业之前在杭州一家证券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现在是武宁县朗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专业和工作经历看,确实难以理解他们怎么与农业开发结下不解之缘。”
他们还是实现了成功的跨越,而他们的艰辛付出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故乡的山山水水连着心
虽然在外面工作和生活都顺风顺水,但是朱旭勤、单群群的心却总是被家乡的山山水水吸引着,特别是武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当回家乡时看到大片的农田、荒地和荒坡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时,内心就感觉到特别可惜,每次都有一股回乡创业的冲动。
朱旭勤告诉记者:“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关注食品安全,注重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崇尚绿色生活,到农场采摘时鲜果蔬、游玩也越来越时尚。家乡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可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感受绿色生活的愿望。加上国家政策越来越重视,我认为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同时,乡亲们还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有的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他想,如果自己回乡创业,将土地和劳动力价值放大,其中必有较大商机,同时又能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一举两得何乐不为?这是促成他们下定决心的主要原因。
2012年5月,朱旭勤、单群群夫妇辞职回到武宁县清江乡晏头村,正式开始了绿色农业开发的追梦之旅。
创业艰难磨砺顽强意志
返乡当年,他们筹集资金100万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流转土地。虽然土地流转还算顺利,但流转过来的土地80%都是荒废多年的荒地、荒坡,杂草、灌木和竹子成片成垅。因为不能炼山开荒,翻耕的难度及成本非常高。本以为用挖机全部挖一遍,之后再用大型拖拉机旋耕打,捡掉上面的竹鞭树根便可成功。
谁知被旋耕机切断的竹鞭有不少被埋在土里,第二年开春又有不少还是长出来了。因此,要开发好这些土地,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完成,需要经过多轮翻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选择种植一年生的作物,计划先把荒地种成熟地再作打算。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他们最终选择种植无籽西瓜和麒麟瓜两个品种。朱旭勤认为西瓜种植技术要求不高,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所以第一年就种了近200亩。在实际上没有完全掌握种植技术的情况下,他在选种上出了问题。本来只适合大棚种植的“麒麟瓜”,他却进行露天种植。到了成熟期,几场大雨下来,成片的“麒麟瓜”全部开裂或出现其他问题坏掉了。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当年亏损十几万元。
接着早熟蓝莓“奥尼尔”也开始慢慢出现死株,一年死掉几十棵。连续几年一直找不到原因,试过各种办法都不奏效,眼看着自己的心血一天天付诸东流。
紧接着各种负面的说法铺天盖地而来,家乡的亲友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在城市里好好的工作赚钱,偏要回到村里创建什么生态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也开始怀疑跟着他们干是否能够搞出点名堂,在背后悄悄议论,暗暗动摇,有几个会员甚至申请退出合作社。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自己选择的初衷,他们觉得年轻人就该坚持自己的梦想,既然自己相信方向没有错,那么迟早有一天会成功。他们前后投入了300多万元,连续五年都在亏损,但仍然在坚持。
“最痛苦的是前几年有时连给老婆孩子的生活费都拿不出来。2014年大年三十,别人都在过年,为节约人工费,我和爱人一起给小蓝莓苗浇了一整天的水。2015年大年初二,我为了赚点外快,凌晨2点起床,开着敞篷拖拉机四五个小时到修水渣津帮人家整地。那天早上还下雨,冷得钻心啊!”回忆前期创业的艰辛,朱旭勤声音显得有些沉重。
“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绩,绝对不能轻言放弃!”他说,“面对困难,更加使我静下心来探索思考问题的关键,更加意识到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于是,朱旭勤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网络、书本上学习查阅相关种植技术。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请教家乡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向农技推广站的技术员咨询。通过刻苦学习,他对农业种植技术有了较为完整的了解,对果树品种选择、剪枝、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也基本掌握。由于合作社社员众多,在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上意见很难统一,作为理事长,他感觉到自己必须做出表率,起到示范效果,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充分说服大家。
调整思路闯出新天地
他开始调整种植品种,率先成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农场,将蓝莓种植作为重点精耕细作,其他如杨梅、琵琶、猕猴桃、葡萄等果树常规品种和土鸡、土鹅等养殖品种,技术含量不高的逐步“亏损割肉”出局。只有水栀子由于已经大面积成林,虽然行情低迷,但管理成本不高,决定暂时保留。
为了集中全部精力主攻蓝莓,他每年外出学习考察三五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蓝莓种植方面已经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经验,建立起基本可以达到有机标准的种植模式。
他说:“在武宁县境内,土地环境大致差不多,重要的是调节好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疏松透气,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水肥供应状态。总之,和养小孩一样,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
2017年,他的合作社终于开始实现盈利了。2018年仅蓝莓一项收入就达80万元,净利润20多万元,种植的蓝莓鲜果品质一年高过一年,销售额和入园采摘的游客也稳步增长,今年净利润估计可达30∽40万元。
为使蓝莓产品系列化,去年下半年他们投资新建了蓝莓果酒加工厂。蓝莓果酒一经上市就受到一致好评,产品目前供不应求。
蓝莓种植也由当初自己全村独家种植发展到七八户,面积由10多亩扩大至100多亩。目前已安置50余人从事蓝莓种植、加工与销售工作,并带动周边120余户农民,帮扶贫困青年26名。
随着蓝莓产量的提升,他们紧跟省市县打造“最美西海岸线”生态旅游大开发的脚步,计划明年再在庐山西海周边新建一个以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蓝莓采摘及蓝莓果酒生产基地。
九江新闻网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