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生态养殖

农特产品要搭上区域公用品牌“快车”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29

最近,重庆区域公用品牌又“上新”了。21日,酉阳县发布了“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未来,茶油、贡米等“酉阳宝贝”会共同冠以“酉阳800”之名,走向更大的市场。

“有质无牌”,是许多农特产品“走不出去”的原因。产品叫不响,就很难打开市场;农货卖不好,农民就很难增收致富。反之,将一个区域内的农特产品供给优势整合起来,握指成拳,打造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让产品搭上品牌的“快车”,以“抱团取暖”代替“单打独斗”,更有利于地方特产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区域公用品牌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产品品质好坏。“公用”的性质,也决定了产品与产品、产品与品牌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方面,要从源头保障农特产品质量,通过绿色高效种养、提高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等手段,促进产品保质提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区域公用品牌的质量安全标准、品质控制标准、产品包装标准等“硬杠杠”,用高要求倒逼产品品质提升。

如今的重庆,既有“巴味渝珍”“三峡牌”这样的龙头品牌,又有“涪陵榨菜”“永川秀芽”等支撑品牌,但这还不够。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走进乡村,挖掘“潜力股”,寻找有品质、高辨识度的农特产品,动员具备资质的个体加工户、小微企业等参与其中,将品牌化发展的“车票”送到更多村镇和企业手中。

放眼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品牌建起来后就“石沉大海”的情况也不少见。究其原因,或是品牌本身缺乏辨识度,或是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或是平台与渠道未搭建完善……如何避免公用品牌“昙花一现”?相关部门要拿出完备的配套方案来保障品牌活跃度。如,完善“基地+电商+农民”的产销新机制,打通物流堵点,推出品牌文旅节等,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独家记忆”。

做好“土特产”文章,让更多重庆农特产品搭着区域公用品牌的“快车”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让农民腰包更鼓、农村更富,为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