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中医养生

中医治啥病比较闻名?不是妇科,不是肛肠,而是1种常见病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18

中医药历经数千年沉淀积累,不断的调整补充,形成大量名方名药,成为国人健康的保障。凡是说中医药是骗人和忽悠的,肯定对国粹一无所知;但凡是说中医药什么病都能治,也不科学。中医药有自己的擅长领域,有的比技术先进的现代医学见效更快、折腾更少、花钱更省,堪称中医的“看家本领”。

 

 

比如,在妇科、肛肠等方面,中医的优势非常明显:

 

 

1、妇科:不论是月经不调、崩漏调经、子宫肌瘤,还是产后下乳、妇科炎症、子宫脱垂,以及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中医都有拿得出手的治疗方式。

 

 

中医调理妇科,围绕“以血为用”、“气血互结”、“精血互生”等女性生殖生理特点,从肝、脾、肾三脏入手,针对经络的任、督、冲、带4条气血运行通道用力,综合辨证施治。

 

 

2、肛肠:不少大中型医院有“肛肠科”,这个就是中医系统的,现代医学通常叫“结直肠科”。中医称呼肛肠疾病,叫“痔”、“瘘”,根据发病部位,细分为肛痈、悬痈、胯痈、坐马痈、肛疽等。

 

 

肛肠治疗很多需要手术操作,中医治疗痔瘘,通常用挂线法、结扎法、排脓法、清创法等,配合药膏、药粉、坐浴等方法,换药的体验比较好。

 

 

其实,中医除了妇科、肛肠,还有很多“压箱底”的技能:

 

 

比如国家中药保密配方里的药方,如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用对症都是响当当的。

 

 

比如中医正骨技能治疗白内障技术等,有时甚至在病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解除病痛了。

 

 

大多数病患存在的脾胃问题,中医也有综合调理办法,把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功能。

 

 

中医抗癌治癌,长期受质疑,其实在一些高治愈率癌种上,比如M3型白血病,就是受到中医用砷剂的启发。如果患者实施手术后、放化疗后,中医药辅助调理的优势明显。

 

 

不过,中医治病的“看家本领”,不是妇科,不是肛肠,而是发热病症。

 

 

发热症状人人都会遇到,覆盖从新生儿到高龄老人各个阶段,从现代医学看,准确判断发热根源是每个医生的必修课,医学诊断学教材第一篇就是讲发热。

 

 

发热有低热、中热、高热等区分,判断发热原因虽然有血液检查、体液检查等医学仪器辅助,仍是医生的“难题”,实际上,明确发热患者的真正病因,是世界难题。

 

 

1、从科室看,每个医生都会遇到,不论大科室还是小科室。

 

 

2、从进程看,有的自行消退,有的自己吃点药也好了,有的却有致命危险。

 

 

3、从起因看,有数百上千种因素,最常见的致热源发热因素就有数百种,还有身体产热过高、出现散热障碍、体温调节故障等。

 

 

中医在“六经辨证”基础上,把发热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又细分为风寒、风热,症见有汗、无汗等情形,总的看:

 

 

太阳经发热,风寒邪气引起。

 

 

阳明经发热,热邪充斥引起。

 

 

少阳经发热,分为热邪生郁和热邪半表半里等。

 

 

太阴经发热,寒邪引起。

 

 

少阴发热,寒邪入体为主。

 

 

厥阴经发热,阴阳失衡、寒热错杂引起。

 

 

通过舌象、脉诊、汗液、体温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方剂根据病症不同各不一样,常见的有桂枝汤、小承气汤、麻黄汤、白虎汤、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梅丸等。

 

 

另外还有治疗的技术,比较土但也管用,多用于高热不退的时机,用大椎穴揪痧、耳尖刺血、指尖刺血等。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治疗发热的第一部系统性论著,后续医学家不断补充完善,再结合发热的人群、时机、症状、病机、表现等细分,形成了7大系列:

 

 

1、气虚生热,常见多发,以中青年、中老年人多见,表现为气短懒言、乏力疲倦,可用补中益气汤,用甘温除身热。

 

 

2、气郁生热,多见于春季夏季,或更年期妇女,表现为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精神情绪波动大,可用丹栀逍遥丸,疏肝泄热。

 

 

3、阳虚生热,多见于低热,头重身轻,四肢发冷,是中焦不畅,上焦浮火升起,无法下行引起,可用肾气丸。

 

 

4、阴虚生热,多见于体质虚弱,或老年人,以午后1点到3点、半夜1点到3点发热多见,伴有盗汗,平时心烦不宁,感觉全身烦热,这是阴津蒸耗表现,可用左归丸,有的视情用六味地黄丸。

 

 

5、血虚生热,以妇女、生活习惯不良的少女多见,月经期间更加明显,平时心悸不安,面色不红润,嘴唇发白没有血色,要益气养血,可用归脾丸、当归补血汤。

 

 

6、血瘀生热,和阴虚生热时机相同,但观舌象可见舌质青紫,有瘀斑,这是瘀血化热,可用血府逐瘀汤。

 

 

7、痰湿郁热,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不思饮食,口唇干裂也不想喝水,胸闷腹胀,舌苔黄腻或白腻,可用黄连温胆汤来清热燥湿化痰。

 

 

如果是大病或较重创伤、手术后恢复期发热,也是根据“六经辨证”,综合7种情形,并考虑特殊个体和环境,综合分析,一般可较快缓解,但所有用药都需遵医嘱。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