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中医养生

暑邪就是热邪吗?夏季养生,避暑也分为两种,记住一个字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27

暑邪就是热邪吗?夏季养生,避暑也分为两种,记住一个字。

进入夏季之后,尤其大暑后的这几天,南方的朋友进入了“高温烧烤”模式。于是,夏季养生之中的“避暑”便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了。

大多数人认为,夏季养生主要就是要降温、清暑。所以,暑邪也就是热邪。这么理解对不对呢?

在我看来,暑邪属于热邪,这个没有问题;避暑需要清热,也是不错的。但暑邪并不能和热邪直接划等号,这更是毫无疑问。

首先说说“暑邪”是什么:

暑邪属于中医的“外感六邪”之一,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里面的一种。

我们可以见到,里面有“暑”和“火”两种,其中的“火”是完全的阳热之邪,而“暑”则显然和火热有所差别了。

暑邪和热邪有什么差异?

在外感六淫之邪里,虽然每种外邪都有具体的季节性,但其它季节里同样还是有可能见到的,比如风邪、寒邪之类。

即使是“寒”这样的至阴之邪,虽然冬天更为常见,但春夏同样也还是有感受寒邪的可能。

唯有“暑邪”不然,它是有明显的季节限制——夏季、且只有夏季才存在暑邪。也就是说,春秋冬三个季节里,是不可能出现暑邪的。这也是暑邪和热邪的差异之一。

所以,感受暑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暑”,只可能出现在夏天,最大范围也就是从立夏到处暑之间,其中又以大暑小暑这个时间段最为常见。

暑邪有哪些特点呢?

上面说了,暑邪也具有热邪的特点,但这绝不是全部。

大暑小暑这段时间,外界的气候以炎热为主。此时如果下点雨,尤其是以前农村人所说的“黄雨”之后,走在外面,路面上会有一种热气蒸腾的感觉。

暑邪的特点正在于此:热、湿。更准确点,可以说暑邪就是热邪和湿邪交蒸的结果。说的形象点,很有点“桑拿”的感觉。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暑邪”,其实就是水火这对阴阳对立之邪的杂交产物。

于是,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中暑?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的环境是最容易中暑的。

而水为阴邪,其性粘滞,易伤阳气;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津耗气。这就是中暑之后的基本机理。

弄懂了暑邪致病的机理之后,我们避暑防暑也就有了清晰的思路了:不但要降温——清热熄火,同时还有去湿——一般以芳香化湿为主。

暑邪还有两种区别:

既然暑邪是水湿和火热两种邪气的结合体,根据这两种邪气的盛衰,暑邪也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阳暑:

当“构成”暑邪的水火二邪里的“火热”偏盛时,这时候的暑邪就属于阳暑。因为火为阳邪,其性炎上,容易伤津耗气。所以,阳暑主要以高热、口渴、气力不济为主要表现。如果热邪继续炽盛,有可能出现抽搐、意识不清等热极生风的表现。

对于阳暑的调治,当然需要以清热降火为第一要务。如生石膏、滑石、栀子、银花之类,适当少许配伍一些祛湿之品即可。代表方剂如六一散,配合生脉散益气生津。而西瓜、绿豆汤等等,都是传统避暑降温的药食。

2、阴暑:

当“构成”暑邪的水火二邪里的“水湿”偏盛时,这时候的暑邪就属于阴暑了。因为水湿之邪,其性粘滞,最常影响体内的气机运化。所以,人们常以“冒闷”的感觉多见。

如发热但不是特别高、却有明显的头脑昏沉、身体重乏感觉。同时伴有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湿阻中焦的证候,基本都属于阴暑范畴。

阴暑的调理,主要在于化湿和中,同时兼顾清热降暑。代表方剂如香薷饮、藿香正气散之类。

其中的“香薷”,历代医家对它有“夏月之麻黄”的评价,比较适合感受了阴暑之邪的情况。而香薷又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用法:稍微冷一下后饮用,最好别乘热喝,以免出现恶心反胃。

就香薷饮来看“阴暑”的调理精神:香薷饮又叫四味香薷饮,由香薷、黄连、厚朴、扁豆组成。方中黄连苦寒,能清热,而厚朴苦温、扁豆甘淡,都是祛湿之品。阴暑以祛湿为主的精神得到很好的体现。

当然,在实际临证中,火热和湿气两者基本是并存的,阴暑和阳暑的区别就不是特别明显了。我们就可以用“是否高热”来作为判断的基本点。

再结合当时的实际气候变化,大致就能得到正确的辨证结果:如果是酷热难忍的气候,以阳暑为多见;如果气温高、雨水也比较多,则以阴暑为多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了:暑邪属于火热的范畴,但却并不完全相等。它至少可以分为阴暑和阳暑两种,而两者的却别就在于一个字:热。火热明显者基本属于阳暑,火热不明显则属于阴暑。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