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重在一个“生”字,要适应春生之气,与万物发生合拍。
要想简单有效地打好春天健康的基础,以下的5要你必须要牢记清楚!
01衣要下厚上薄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阳气生发,人体体表腠理开始打开,抵抗寒气的能力减弱,而初春天气变化较大,乍暖还寒,所以,天气开始变暖时不应当马上脱去棉衣,尤其是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群更应该谨慎。
芊影提醒,年轻人穿衣也要下厚上薄,注意对颈、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02、要坚持运动
中医认为,肝主筋。春季万物复苏,正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运动能够舒经活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黑发缓形,以使志生。”天气晴朗,不妨多出去走一走,踏青问柳,登高远望,游山戏水,将身心融入大自然,天人合一,无形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03要保证充足睡眠
春季,肝受到阳气升发的影响,容易出现肝火旺。肝是将军之官,主疏泄解毒。因此,良好的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
《黄帝内经》曰:“人卧血归于肝。”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的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加快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代谢,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更好抵御春季的多发疾病。
04食要少酸多辛
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
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05要心情愉快
春季在五行中属木,五脏属肝。肝属木,喜调达而恶抑郁,与春令生发之气相对应。如果肝气郁结,就会感到头晕目眩、血压升高,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春季也是精神疾病复发高峰期,要注意使肝气舒畅调达。调达情志,可以学学清代画家高桐轩的“十乐”,即“耕耘之乐,坝埽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被之乐”,对养肝大有好处。
有一种温暖,叫春暖花开,多出去走走,不负大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