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中医养生

冬季进补宜早吃“热” 晚吃“凉”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4

根据中医的说法,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气血也表现为逐渐虚弱衰减的过程,加之冬季寒邪耗散人体阳气,故而容易出现怕冷的情况,因此人才需要进补。而冬天则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怎么进补也是有讲究的,有专家建议:早吃热,晚吃凉。

  这里的热和凉指的并不是食物的温度,早吃热,晚吃凉的意思也不是早上要吃热的食物,晚上要吃凉菜。热和凉都是指食物的性质,即凉性食物和热性食物。

  冬季不少人都怕冷,特别女性常常手脚冰凉,这多属于阳虚体质,需要适当地补气温阳。

  从一天来看,人从后半夜起阳气始生,上午逐渐变得盛壮,人体机能活动旺盛;从下午开始,人体阳气逐渐收敛,到晚上逐渐潜藏体内,人体机能活动变弱。因此,早餐和午餐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有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温性食物既可养肾防寒,还能滋养五脏;晚餐时适当食用凉性食物,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收敛潜藏,利于睡眠。这就是“早吃热、晚吃凉”这一理论的道理所在。

  其中,可以在冬季午餐食用的热性食物包括牛肉、羊肉、肌肉、韭菜、大蒜、生姜、胡萝卜等;而可以在晚餐上食用的凉性食物则有鱼肉、猪肉、蘑菇、豆腐、白菜、芹菜等。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