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中医养生

最通俗易懂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一

来源:未知   作者:剑客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30
       中医把人体 概括为阴阳组成,一定要描述的话,最贴切的比喻是灵魂为阳,身体为阴,所谓:纯阳为仙,纯阴为鬼!(中医角度认识道教 修仙其实是说的通的!而且是非常合理的!)阳化气,阳是能量,阴是物质,人死后阳尽,阳气离开身体,只剩下阴,身体就是那冰冷的为阴,阴往往带 形体,通俗的说,阴就是看的见的物质。人之所以活着,因为有阳气的存在,阳气是看不见的,仪器检测不出来的!阳气是热的,有供养身体的能量!回光返照这种情况 是最后的阳气,逃离向上,阳气往上冲,阳气化精滋养大脑,所以病人看起来特别有精神,等这股阳气 逃完了,病人就死了!
 
        再言,何为阳气?是一种看不见的,但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主导人体生命的神秘力量,阳气的特性,趋于往上,动态,阳多的人喜动,阴多的人,喜静,阴的作用体现出来的话,就是不让阳气过于往上走或者阳下走,通俗的讲是托住阳(吸住阳),这就是阴阳平衡,只有阴阳平衡的人才能健康!( 人是半阴半阳结合品,清阳不能全升,浊阴不能全降,所以只属于 这个世界,完全脱阴或者脱阳 则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就是中医死亡的定义! )反之不健康的人一定是阴阳不平衡的,中医治病从来就是平衡阴阳,最后让人体的自愈能力自愈!人体本身就住了个真正的神医!中医何为治病?平衡人体阴阳,我们只要配合体内的自愈神医,万病自然可自愈!(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中药其实并不是治病本身,而是平衡人体阴阳,再利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自愈,所以有些病不用治,照样能自己好!)而不是像西医一样,人体本来就阴阳不平衡了,还要往身体里强行带来过阴的药物,先说明下西医的药物和药水 都是阴性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阴阳的概念!
 
        中医跟西医治病的理念最大的不同点是 西医只治病的表象,微观的思路,把身体分开来当做零件来治,(人难道是机器?)所谓头痛医头而已,只要把你的头痛医好了,不惜开颅换脑,相信他们理论的病人一定会被他们治残治死的,存活率那是相当的低,特别是化疗后死的更快了,死在手术台上的人恐怕医院都不好意思公布出来了吧!中医则是整体观,比如感冒 可能是风寒,也有可能是风热,还有可能是积食等其他可能性引起的,如破案般寻找病因,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思路细腻,望闻问切,从各种细节辨证入手,可谓丝丝入扣,细腻非常,所对症开药,故药效神速见效快!认为中医见效慢,那是对中医的奇耻大辱! 现在大部分人否定中医,是因为这辈子没有机会碰到过稍微厉害点的中医!
 
        阳气能保护身体,阳气不足无法保护身体 ,病邪长驱而入,人体无法发起烧来对抗,这不是好事,往往直接出大病,发烧是阳气足的表现,不怕你发烧,一般过一天病自然痊愈,就怕你发不起烧,或者正在发烧的时候去泼冷水如去西医打点滴,殊不知 点滴 是阴性的药物,退烧 杀死病邪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阳气伤到了,结果就是越打点滴的人,阳气越不足,越容易生病,恶性循环不就来了吗?小病变大病,去西医越来越频繁,死的越快就是这个道理!阳气优先供应身体,再到四肢,再到皮肤。西医静脉曲张其实是寒气入侵,也就是膝盖容易有很大的青筋疼痛原因是寒气入侵大血管造成血寒血凝,可悲的是西医完全找不到原因,谈何能治好?
 
       再把阴阳说的更清楚些,阴在人体,如血液,是有形的,阳往往是看不见的,无形的,比如水的汽态,液态,固态比喻会比较形象。人体的阳气主要来源两个地方,最重要的是先天之阳也就是 肾,父母给的阳,犹如还未烧起来利用 的木材 ,就储存在这里,人的寿命长与短, 先天之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有一个就是 脾与胃,他们被称为后天之阳,胃主消化,脾主吸收,食物只有被这两个器官消化和吸收才能 再创造 精气,为身体所用。
 
中医还有虚实的说法,其实从字面解释,就很清楚,虚,就是没有东西,实就是有东西。虚有多种意思 第一种指病:病已经产生,但还没有形成带形态的病,往往看不见,仪器往往检查不出来的,比如经络淤堵,肝气郁结 气 滞;第二种常见中医的称谓,指的是 本来应该充足的,不充足,比如 阳虚就是阳气不足,阴虚就是血液或者其他的精华物质不够消耗了, 中医还有气虚,血虚等下面都有介绍。 怎么应用到人体上面呢?我们会经常说到这个人脾虚,这个人肾虚,这就是虚到了,就是本来脾脏或者肾脏里面应该储藏着精气,但这个人却没有或者精气少了,由此而导致出消化不良,身体虚弱,容易疲倦等各种症状。
 
         实呢?就是本来脏腑经络里面没有的东西,现在却出现了,有可能是淤血,也有可能是体内阴寒过重,凝结成的包块,比如西医常常吓人的名词 肿瘤。 中医是一门天人合一的学科,诸位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地方太冷的时候,水会怎样,就会凝固对吧 放在人体也是一样,如果体内太寒了,体内一些阴寒的能量和物质就会凝固起来,最终结成一块东西堵在脏腑或者筋络血管中。中医有一个观念,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说如果经络血脉或者脏腑通畅的人,是不会感觉到身体有疼痛的,而经络血脉脏腑被东西堵到的时候,血气或者经气运行不畅,就会出现痛的现象。现在西医里面的各种瘤,癌症其实都是实,里面有东西堵到了,所以癌症晚期病人有强烈的痛楚。
 
       中医专有名词精和气。其实精与气是不同的,简单的说明下,精气是人身体中的精华物质,要说什么对身体最好,就是这精与气,而且这精与气还不能从外面补足,只能通过身体通过汲取食物和空气的精华物质而生成(这就是为什么人不能不呼吸的原因),精气有很多作用,精上充到脑,形成脑髓,能增强记忆力,充斥骨头,使骨头坚固,精生气,气外走皮肤,使得外面的病毒邪气不能侵入人体,这就是西医常说的抵抗力,也是形成的基础条件和根本物质。精与气是分开的概念,不能从外面补足,只能通过食物与空气,精上脑补脑,精为滋润身体的能量,精能生气(生阳气)。一旦 人的脾胃 有问题,无法 吸收,人就会,非常易累,大便细淌,如果再加上有其他的病,先天之 阳 犹如仓库,只出不进,为了维护生命,阳气都往病处抗争去了,肾不就虚了吗?所以脾胃很重要,往往治大病,先调理脾胃,只有能吃了,才有更多的阳气和病本身做抗争,最终取得抗争的胜利,就是是病好了!反之就是阳尽,阳离身体,一命呜呼了!
 
        你必须懂得的中医名词——症与病。我在这就像向大家阐释清楚,中医语言和西医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不要相互混淆,绝不能通用。中医的病名很怪,有时是阴虚,有时是阳虚,有时是阴虚,有时是寒热错杂,当然还有些水饮,痰饮,淤血等,这些病名,都是中医根据病人的症状来总结出来的,病名只是简化思路而已,真正用药的时候,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用药的。这就和西医不同,西医用药只是根据病名,而中医用药是根据症状,什么是症状,中医说得咳嗽是症状,具体分晚上咳还是白天咳,而西医不管这些,只要是咳嗽,西医先起一个很吓人的名字,支气管炎,然后全部用同样的药。中医不同,中医听到病人说咳嗽,只是一个开始,中医并不能因为咳嗽就开始用药了,而是要问清楚,您是白天咳,晚上咳?有痰吗?痰什么颜色?怕冷吗?咳了多长时间?这些每一个问题都很重要,两个病人,即使有一个问题答案不同,其他问题答案相同,那么一个好的中医,开的药方就不同。这就是症和病的区别,这里要大家记住,中医重视的是症,而不是病。
 
 
        除了阴阳之外,还有表里的说法,表里就是深浅的位置不同,病如果在表就是比较浅的位置,都是比较好治的,比如感冒,又比如在皮肤,在血液,在 脏腑的外层,有句成语 病入膏肓,指的是病已经入更深的脏腑深处了,不是那么容易治了,比如西医称谓的癌症!表里还有对应的关系,上下互通的作用,人体脏腑(西医讲器官)有表里对应关系,有互通的作用,一个病人如果肝有问题,往往胆也会出问题,人们常说的肝胆相照,就是最贴切比喻!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