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概念:是研究中医科学与农业科学交集的科学,即将中医理论、技术与方法运用于农业,通过跨界融合、优势互补,研究加速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进步与绿色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科学。
狭义概念: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含中医技术、中药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科学,包括: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和“天人合一”角度研究农业生产、动植物等生命体成长的速度、成长的质量、营养健康及其病虫害控制、预防等作用机制,同时也研究中医农业生产出的功能性农产品对人类生命健康、疾病康复和营养保健等作用的综合性科学。
一、中医农业理念的核心思想
“中医农业”理念是利用全球独一的中华国粹中医理论与农业科学进行科学的合理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的全新概念,核心是:
1)将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与管理方式引导到全自然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改进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农产品多功能性和绿色高效生产能力;
2)利用中医“望闻问切”、“辩证施治”、“四气五味”自然“疗法”原理 ,降低农业生产对外(源)来石化产品依赖,减低农业源立体污染发生概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染防治从根上抓起,根表兼治;
3)通过学科交叉,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创新一大批颠覆传统农业生产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产业、新体系和新学科。
二、中医农业主要特点
1、崇尚归本正元自然农业生产方式与理念。可以形成不同区域上“道地”中医农业产业、独特的健康文化产业、产业金融合作机制(循环协作)等;
2、利用自然动植物源和矿物源等材料,通过科学配伍和生产,部分替代农业化学品的过高投入,防治农业病虫害、动植物缺素、减少饲料添加剂用量与降低农业源立体污染发生。
3、拓展了千年国粹中医的应用领域,实现了与千年优质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农业自洁能力、深度提高农产品的多级循环利用,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功能,生产出更多的农业多功能产品。探索出一条新时期中医农业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三、中医农业科学领域与学科方向
1、中医农业资源环境科学领域
主要学科:中医土壤学、中医水资源利用学、中医环境资源学、中医环境保护学等
2、中医农业动植物科学领域
主要学科:中医植物学、中医细胞学、中医植物营养学、中医动物学、中医动物营养学、中医动植物保护学、中医植栽培学、中医能源学与功能性种质资源学等
3、中医农业生物科学领域
主要学科:中医微生物学、中医食用菌学、中医遗传学、中医遗传基因学等
4、中医农业现代装备和工程领域
主要学科:中医农业工程学、现代中医农业信息学、现代中医农业材料学
5、中医农业产业经济领域
主要学科:中医农业产业经济学、中医农业产业金融学、中医农业产业战略发展学、中医农业知识产权与产业运筹学等
四、中医农业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异同点
1、中医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农业尊从于生态农业的理念,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最大限度进行资源循环利用、集约化农业经营发展,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中医农业是基于植物源、动物园和矿物源的功能性农业
所谓中医农业(chinese medicine agriculture)是指将国粹中医原理、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具体的说,中医农业基于植物源、动物园和矿物源的功能性农业,是利用中医“系统诊治”、“四诊八纲”、“八法祛病”治病原理与方法,以及中医“君、臣、佐、使”中药配伍等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模式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促进农产品多功能化的农业。目的是农业生产向“绿色提质、增产增效”转型升级,成为“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现代生态健康农业。
3、中医农业源自生态农业,更是生态功能性农业的增强版
中医农业来自生态,融入生态,开发升级于生态农业。中医农业主要是挖掘生态农业的多功能性,并用于生态农业的多功能开发。由于中医农业以原生态为特色,不仅解决了农业绿色增产增效问题,同时也为农业源立体污染综合防治、农产品产地质量提升提供一系列关键技术与途径。换句话说,中医农业不仅具有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功能,还使生态农业产品增加更多功能与作用,具有多功能农业和农业源立体污染防治农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