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成果展示

蛟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著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2-07
近年来,蛟河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1、黑木耳产业优势明显。蛟河素有黑木耳之乡的美誉,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十强市。2017年,全市黑木耳发展到8.65亿袋。在黄松甸镇建成了“国家级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实现了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供水、统一供电、统一技术指导培训“五统一”生产体系,推进食用菌产业向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2、甜粘玉米市场收益稳定。蛟河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引进了永丰食品、帅福食品等甜粘玉米速冻加工企业11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种植,调动农民积极性,使甜粘玉米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8000公顷上下,产量4亿穗左右,每公顷甜粘玉米收益较普通玉米高近300元。同时,还利用甜粘玉米秸秆作为青储饲料发展畜牧业。

 

  3、晒烟产业正在二次崛起。蛟河市生产的晒烟被称为“漂河烟”、“关东烟”,是全国八大烟叶品系之一,已有近400年的种植历史。“漂河烟”被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吉林省名牌产品、国家名晒烟。今年以来,在保持原有河南中烟供货市场外,恢复了原有山东将军集团卷烟厂1万担的供货计划,全市晒烟种植面积1800公顷,预计全年可纳税1500万元。

 

  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现代生产体系初步建立

 

  1、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推进。蛟河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5万公顷,成果已通过省验收。近五年,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资金2.3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对9个乡镇47个村1.5万公顷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平整土地62.5公顷、建设田间道路138.9公里、整修沟渠42.6公里、新建桥涵2048座,切实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近五年上争资金1476.9万元,建设塘坝2座,改善水田灌溉面积4750亩。

 

  2、现代农业技术逐步推广。蛟河市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1个,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点2个。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累计取样1.2万个,发放施肥卡1.2万张,为农民节支1800万元。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24个、森林站1个、温雨站9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及时监测发布气象灾害信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降低对农业生产的损害。

 

  3、新型农民素质不断提升。蛟河市结合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39所农民田间学校,设立39个村级服务点,配备39名农民技术员,通过市、乡、村三级集中培训、参观实训、考察交流、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公共课程,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2人,提升了农民素质。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传帮带”作用,选择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取得效益后再向农户推广,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

 

  新型经营主体日益壮大,现代经营体系初步构建

 

  1、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自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以来,蛟河市已完成256个村1470个社501138个地块清查实测工作,测量面积184.2万亩,占全市土地“二调”集体耕地面积的88.5%,占全市家庭承包合同面积的178.6%。建成市、乡、村三级流转中心,通过规范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户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地22218公顷,占家庭承包地总面积的32.3%。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和种植、养殖大户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721户、专业大户346户、家庭农场22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7户,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为满足农户多样化的贷款需求,蛟河市协调农商银行推出“粮满仓”、“菜农乐”、“畜牧丰”等模式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特别是针对黑木耳种植户和经纪人的“菌农乐”贷款已累计发放10.4亿元。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成“三个小伙伴+开犁网”服务站200家、村淘服务站30家,基本实现村级服务站全覆盖,农村物流实现村村通;对黑木耳、中药材等三大类产品开展质量溯源,发放溯源码78万枚。

 

  3、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加强。蛟河市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持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和生产规模,培育安全优质知名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达到34家,认证农产品4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农产品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注重培育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农产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7个。
摘自中国有机农业网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