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推介农村文明示范线

  本报讯(记者崔丽)10月24日,浙江省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推介会发布会在京举行,展示了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情况,并重点推介了奉化区“连山堰情”、余姚市“五彩梁弄”、宁海县“桃花源里”、慈溪市“溪上慈风”、象山县“斑斓西沪”5条农村文明示范线。

  “2016年开始,宁波市立足本地山海地貌,着力打造3种类型文明示范线——在四明山区打造独具山村风味的五彩四明、在东海之滨打造具有东海渔村特色的斑斓海岸、在浙东平原打造四季鲜花盛开和瓜果飘香的绚丽浙东。如今,已经建成23条各具特色的文明示范线,覆盖了全部10个区县(市)。”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李正平介绍说,示范线形成的是突出文明元素的乡风文明体验线、突出地域文化的山水乡愁体验线和突出乡土资源的农旅文化体验线。同时,带动32个镇(乡)、142个村更好更快发展,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文明示范线”的一大创新是将散落的村落有机串联、整合起来,形成区域组团发展、优势互补的集约效应。并且从美“面子”到美“里子”,各个区县(市)通过挖掘文化、文明内涵,更好凸显亮点特色,赋予了每个示范线不同的主题。

  “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上的徐福村,通过取消河埠头、补助洗涤经费、开展志愿劝导等形式,引导村民不在河道里洗衣物,并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奉化区“连山堰情”文明示范线后畈村的特色烤鸭,通过文化创意,取名“煮熟的鸭子飞了”,远销香港等市场,每只烤鸭增值20元。

  象山县“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创建两年多时间,先后注册了“斑斓西沪”“西沪三宝”“西沪人家”等8大类商标,产品附加值增加20%以上,2017年实现经济收入2500余万元,促进集体经济增加了15%以上。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