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道法自然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供求信息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曙光·新闻】我院青年王炎、陶乐维、张兴荣获第六届上海中医药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4
根据《关于开展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曙光医院团委积极号召、发动和组织院内优秀青年参与评选工作,经过来自各单位40位候选人的激烈角逐和评审专家的现场评议,我院青年王炎荣获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医务菁英”荣誉;陶乐维获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医务菁英”荣誉;张兴获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战役青年奖章”称号。
 
王 炎
 
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
 
“十大医务菁英”
 
王炎,女,汉族,1981年7月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曙光医院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世中联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等。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在Nat Commu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系列科研成果21篇,总影响因子95.017,总引用次数1225次,副主编专著2部。申请及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授权3项。并获上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5项。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
 
参加工作至今,让肿瘤患者“有尊严的活着”是她一直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她总结了自己的三种身份,首先第一种身份是以科研“工匠”的身份热火朝天的开展临床研究工作,证实中医药在降低大肠癌术后转移率方面存在显著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第二个身份是作为中医研究工作的翻译官,用西医的话语来表达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作用,以星火燎原的态度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转移的机制研究,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转移提供分子靶点;第三个身份是从临床、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铺路人。在当今科学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更需要开拓视野,以如蹈汤火的精神积极开展交叉科学的工作。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科学工作者,牢记使命和责任,在工作中薪火相传。与学生建立了师生共同体,先后获得多个项目和荣誉,促进了课题组整体学术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多次进行大会特邀报告,与国内外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和学术水平提升进行了积极探索。扩大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研究的国际影响。
 
通过临床研究、效应机制、分子靶标、新药开发等一系列中西医防治肿瘤的体系化的建设、开发和应用,她成为了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技能、专业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优秀职业综合素质的中医青年。
 
陶乐维
 
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医务菁英”
 
“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陶乐维是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工作以来虽然平凡,但却不曾懈怠,获得“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的称号,获上海市首批“杏林新星”人才培养计划资助。以第一负责人身份承担包括国自然、上海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5项课题。
 
近5年来,他的脚步到过云南,也到过西藏,进行偏远地区的援建工作。援滇期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目前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双聘学术带头人。2015年,党中央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口号,在那一年,他接到了援滇任务,来到祖国边陲,半年的援滇经历让他意识到祖国边远地区医疗条件的不足,意识到青年人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2017年,他毫不犹豫地来到西藏日喀则,开展医疗援建工作。日喀则平均海拔3800多米,氧气稀薄,环境恶劣,给援建医生带来身心考验。他所支援的日喀则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只有2个医生,也没有相关专业的医生援建过,科室资料几乎一片空白。陶乐维作为科主任撰写了科室创三甲所需的所有文件,带领大家反复开展医疗技能培训,一遍遍地掌握核心医疗制度。经过不懈努力,为成功创建三甲医院贡献了内分泌科的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初期,他主动报名,成为我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在支援之初,他认识到病人的流行病史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对每一个就诊病例都不厌其烦地询问其接触人员、出行路线、航班号、高铁号,然后逐一上网排查,确保不遗漏任何相关信息。
 
2015年起,祖国的关键词是“脱贫攻坚”,2020年,祖国的关键词是“白衣执甲”,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张 兴
 
第六届上海中医药大学“战役青年奖章”
 
2014年,一位中医青年因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而登上中国青年报,自强自立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会他的品格;2020年,这位中医青年因援鄂事迹而登上人民日报,白衣执甲是曙光医院赋予他的使命。他就是曙光医院肺病科的青年医生张兴。
 
他跟随蔡淦老师、蒋梅先老师、张炜老师学习。他常常替患者着想,耐心细致地与患者相处。他曾是校庆60周年典礼上最年轻的校友代表;他曾在上海市中医质控中心挂职;他曾代表医院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科普竞赛并获二等奖;他曾将中医文化传播到大洋彼岸。通过前期对科室临床经验方的充分挖掘,他获得了国自然立项和市卫健委临床研究专项立项;此外他还发表了10篇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论文。
 
2020年2月15日,出发前1小时才他接到援鄂通知,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准备,抛下新婚不久的妻子,隐瞒远在老家的父母,他义无返顾!
 
在雷神山,有位阿尔兹海默症老人手拿一封信无助地望着张兴,信中写满了家属的焦急和担忧,他不想放弃这位老人,他觉得自己就是老人的家人;在雷神山,有位患者住进雷神山后已经一周没能和家人联系,张兴主动自掏腰包为患者充话费,他只想让这位患者能跟家人报一声平安。
 
张兴是曙光援鄂医疗队最年轻的中医医生,除了临床救治任务,他还要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大量的科研工作。回到上海后,作为战疫青年代表,他把援鄂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把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优势讲给网友们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中医青年党员,张兴觉得自己应该肩负更多的责任!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