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深度观察

为农村留守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搭座桥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1-11

  周末回村,在村口碰到刘二姨在串村的菜贩子那里买菜。她买了两块八毛钱的菜,给人家一张百元钞票。菜贩没有零钱找,让她扫微信,她说不会,也没有智能手机,很为难……

  掏出手机,帮刘二姨扫了微信后,笔者却陷入深思:时下,农民身边的数字化设施越来越多,许多乡镇政府的窗口部门,还有银行、医院、超市,以及村民给电管站支付电费、给水管站支付灌溉水费等,相继都推出了数字化智能服务系统,甚至连集镇上的小吃摊、蔬菜摊,都可以扫二维码支付。但是,也有许多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不会用支付宝、微信付款,不会用手机支付电费水费;去医院看病,不会网上预约;到银行排队,不会预约叫号……人们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的智能化设施,对他们却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农村留守老人遭遇“数字鸿沟”阻隔,主要是年龄和身体机能所致。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对社会上不断涌现的信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设施,要么一时搞不懂、要么一时学不会;甚至因为听说有骗子利用网络诈骗,所以对智能化设施产生畏惧心理;再加之许多农村家庭的年轻人在外打拼,没太多条件和机会手把手教留守在家的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就只能望“数字鸿沟”而兴叹了。

  帮助农村留守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意义很大:让他们适应数字化智能服务新设施,会发微信、会网上购物、会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可以使晚年生活变得更便捷;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生活乐趣,使原本比较单调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帮助农村留守老人跨过“数字鸿沟”,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为他们搭一座桥。例如,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可以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帮助留守老人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要针对留守老人在看病就医、社保办理、支付各种费用时对数字化智能设施无所适从的实际困难,增加引导帮助人员,同时举办一些培训,加强信息宣传和知识普及;要严厉打击各类电子诈骗,特别重视保护老年人权益,使其克服对数字应用的恐惧心理,能安全地享受到高科技成果,在数字化智能服务系统中受益;另外,民生类数字化智能服务设施应有托底预案,包括保留一定比例传统渠道,让农村老年群体不至受阻于“数字鸿沟”屏障。

  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数量将越来越庞大是现实发展的必然。面对现实,农村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不能忽视和漠视留守老年群体,让他们被“数字鸿沟”阻隔。全社会都需伸出手来,共同发力,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帮助农村留守老人知网、触网、用网,让他们也能同步迈入数字化时代,在方便、快捷、安全、智能中安享晚年,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