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6日电 (雷海霞 刘娜)在康复驿站的“心理战场”,湖北中医药大学心理援助团队的老师们勇敢坚守一线,用心倾听,用爱疏导,让春天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底。
心理援助是抗击疫情的重要防线,是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内容。1月28日,湖北中医药大学组织9名教师参加湖北省教育厅心理支持热线,持续开展社会大众的心理援助和网络辅导服务工作。1月29日,学校开通心理援助专线,成立“云咨询”服务团队,为广大师生提供贴心陪伴和暖心支持。

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医疗工作,洪山区率先将心理康复融入了区内康复驿站。按照洪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学校选派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专业教师刁春婷、徐巍作为洪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深入康复驿站一线,开展康复隔离人员心理健康巡诊、提供医护骨干心理援助培训、进行重点对象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3月21日,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学校组建以李谷雨、朱斯斯、刘宾等3位专业老师为成员的心理援助服务小组,驰援洪山区康复驿站一线巡诊,开展新冠肺炎康复人员一对一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学校心理援助团队精心指导、分类干预,持续向康复患者传递温暖和勇气。

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师生发挥专业优势,以“督导老师+学生”的形式分组下沉洪山区社区,为56个隔离点进行线上心理疏导。刁春婷、徐巍两位专业教师走上抗疫前线,对十余个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驿站隔离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排查,对筛查出的近10名重点关注人员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成立心理疏导专题视频工作小组,10名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与心理援助服务小组成员一起,不到两天时间,先后录制14部心理援助微视频,经过遴选部分已上线,服务公众心理疏导工作。
3月18日早上,刁春婷接到洪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的通知,要马上赴康复驿站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她当即办理了出入证明,前往康复驿站,成为了洪山区首批进入康复驿站的心理咨询师。
刁春婷与团队人员、驿站医生沟通交流,了解需要心理援助康复隔离人员的基本情况,现场商讨确定工作方案。随后,她与一位精神科医生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入康复隔离人员房间,对她们进行心理援助。
其中,一位新手妈妈还没出月子就出现发热症状,与孩子分离,作为疑似病例辗转几个隔离点,对孩子的思念、对自己的担忧,让这位妈妈陷入焦虑;一位60多岁的老人痛失老伴,唯一的儿子远在国外,老人感到无限的悲伤和无助……刁春婷耐心倾听,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情绪,缓解焦虑恐惧,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同时,她详细做好记录,为驿站工作人员今后开展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刁春婷和团队工作人员辗转5个康复驿站进行巡诊,为需要的康复隔离人员提供了面对面的心理援助。
3月21日晚,刁春婷主动报名加入人文学院心理疏导专题视频工作小组,录制了《理性情绪疗法——寻找康复隔离人员行为背后的不合理信念》、《怎样帮助康复隔离人员与不合理信念对抗》两个视频。同时,她还编写了一系列与行为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对抗的日常回答方式,提供给洪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供康复隔离点工作人员及社区工作者参考。
3月20日早上9点,徐巍出发去往洪山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驿站。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进入康复驿站,徐巍走进康复隔离人员房间,通过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和谈话,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排查。他走访了近10个康复驿站,经过评估和筛查确定的重点关注人员有多位。为更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康复指导和援助,徐巍又一一拨通了他们的电话,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和刁春婷一样,徐巍也报名参加了学院心理疏导专题视频工作小组,完成《正确认识情绪(上篇、中篇、下篇)》3部心理援助微视频录制工作。
接到学校关于组建心理援助小组的通知后,李谷雨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参加康复隔离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她说。

朱斯斯主动请缨,加入小组,她说:“从线上服务到线下开展工作,虽然风险大,但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一起用‘心’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小组成员刘宾探亲回国后,按规定渡过隔离期,主动要求参加心理援助小组,她说:“能发挥专业所长,贡献一份力量,很满足。”她的儿子从加拿大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支持,并祝福母亲一切顺利。

3月22日,心理援助服务小组进入虎泉街、青菱街、珞南街8个康复驿站一线,与站点负责人建立联系,了解情况和工作需求,给予相应指导。小组对近300名康复隔离人员心理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搜集第一手资料,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分类制定方案,进行一对一沟通援助;加入驿站康复人员微信群,开展线上服务。
“和以往心理咨询工作不同的是,这次心理援助的对象主要是康复隔离人员,从患病到进入康复驿站,大家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隔离和治疗,难免会有一些焦虑、恐惧、抑郁情绪和心理压力。”李谷雨说。
刘宾拥有多年家庭社区教育指导工作经验,经过和康复驿站工作人员的沟通,她意识到,除了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帮扶工作,持续的心理科普知识解读和心理支持陪伴有助于康复人员培养积极生活态度、提升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她的想法得到小组其他两位成员的支持。刘宾将多年来收集制作的关于运用图文、音乐进行减压放松、情绪管理的科普资料进行整合,积极开展线上科普宣传教育和心理陪伴支持。她每天观察康复驿站人员的身心状况,对情绪波动较大的康复人员开展单独对话支持和心理帮扶,并依据每个康复驿站情况进行心理知识分类推送和专门指导。
驿站的康复隔离人员表示,“刘老师一行的心理援助小组加入我们微信群真是太及时了!她们就像亲人一样陪伴着我们,我们除了日常报体温,跟工作人员交流生活所需,还可以定时收听收看心理健康知识,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倾听我们的心声,这个春天特别温暖!”
心理援助服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工作。她们结合实际,集中智慧,制作心理调适小视频,编写简明心理危机培训资料,提供给洪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协助康复驿站工作人员及康复病患加强心理知识培训学习。
3月30日,按照洪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学校心理援助服务小组新增卓刀泉街两个康复驿站工作任务,大家持续投入战斗中。在工作中,她们看到人们面对疾病的焦虑与恐惧,更看到了大家战胜疾病的乐观与坚强。“每天在微信群里,隔离期满出站的康复人员情真意切的感谢让我深受感动。是爱与温暖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相信明天更美好!”李谷雨动情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