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0条意见。
【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地方可根据本意见,制定和完善促进本地区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
《意见》为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围绕着中医药问题的争论一锤定音。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从中国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方面来说,在西医引进中国之前一直是国人的健康保护神,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名医有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等,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就是对那些名医的赞誉。不可否认,这些年来,随着西医的普及以及其便捷性,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受到一定的冲击。作为两种医学流派之间的竞争这可以理解,但是这里面又夹杂着政治原因。
为了配合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国内的自由派公知在政治上推进改旗易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在民众中推动“文化转基因”,所谓的“文化转基因”就是在文化领域里面逐步全盘西化,从语言文化、影视文化、医药文化、节庆文化等诸方面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推广西方文化。
前些时间,有人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攻击汉语落后,称
【语言先进,社会就可能先进;语言落后,社会肯定落后。这里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指科学技术方面。
语言的先进与落后,取决于有没有书面语言;没有书面语言的汉语是落后的语言,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汉语没有完善的语法。汉语的最小单位太少。只使用汉字不可能有现代科学。中国语言学的某些理论自相矛盾,逻辑不通,是伪科学。】
他们甚至鼓吹“全民强制学英语来促进中国发展”。
种种陈词滥调早就被批判得体无完肤,抛出这些以后很快就被网友打脸——
英语不是本地语言,而学英语最积极的国家和地区(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至少有下面这些:斐济、加纳、冈比亚、印度、基里巴斯、莱索托、肯尼亚、纳米比亚、尼日利亚、马耳他、马绍尔群岛、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群岛、塞拉利昂、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
这些地方全民学英语比中国更甚(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他们的科技很发达吗?国家很强大吗?学好英语你就前途无量?那么以“全民强制学英语来促进中国发展”就根本不成立。
至于影视文化,主要通过好莱坞影视剧占领中国的影视剧市场,在大把大把赚中国人的钱的同时向中国的青少年一代灌输美国的价值观。一旦出现像《战狼2》《红海行动》这样既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又卖座的影片,自由派人士就狂咬,甚至对《战狼2》的编导人员进行人身攻击。同时,把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战略”落到实处,前者是直接的,后者是间接的。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文章斥责有些电视剧披着现实题材的外衣,本质却是偶像剧。不外乎一些剧情过于夸张脱离大众生活,满屏的名牌服装,亮眼的跑车,高档酒店的视觉冲击以及奢侈品,这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偶像剧,严重与老百姓的生活脱节,
在被资本控制的影视剧市场上,资本常常对年轻一代“画饼”,编造各种各样男版“灰姑娘”的影视神话,诱以豪车、豪宅、美女,高管职位,美其名曰“励志”,实际上是忽悠有才华的年轻人为他们卖命,被他们剥削剩余价值。
“三俗”曾经一度在影视界大行其道,而各媒体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
所有这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挤占、排斥、消解、稀释作为主旋律作品的红色文化的影响,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奶头乐”战略就这么一步步指导着某些人有意无意地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文化转基因。而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借口——与国际接轨。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
【“有的受市场万能观念的影响,把票房、码洋、收视率作为判定文化产品优劣高下的唯一标准;有的把恶俗当有趣,视腐朽为神奇,用抄袭模仿的浅薄文化来迁就‘快餐时代’;有的创作中弥漫着以金钱、欲望和声色之娱为目的的庸俗化倾向,渲染极端利己主义观念;有的采取偏激的态度歪曲历史、躲避崇高、戏说经典,肆意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文艺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精神生活的健康向上。”】
还有节庆文化,随着这些年来的西风东渐尤其是国内商家的推波助澜,一些洋节日受到了部分青少年的追捧,比如什么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等,本来这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和融合无可厚非,但是自由派人士却利用这种机会大放厥词,贬损中国的传统节日,趁洋节日之机大肆美化西方文化,使得洋节日的出现变成了一种单向的入侵。对此,部分青年学生自发或者是响应学校的号召,抵制洋节日,这本来是各人的自由。喜欢过洋节日是一部分人的自由,而抵制洋节日是另外一部分人的自由,但是自由派人士对此气急败坏,咒骂抵制洋节日的大学生是“小粉红”、“义和团”、“红卫兵”,攻击那些学校的领导是“极左”,在被一小撮人搅乱是非对错的大环境下,居然鬼作人时人亦鬼,坚守祖国文化传统的人反而变成了大逆不道。
至于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消费文化等方面就不一一细说了,由于本文的主题是关于医药文化问题,所以集中讨论这个问题。
下面着重谈谈医药文化问题。
2015年12月7日下午14点15分,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在演讲中,她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并表示,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下面是文中一段话: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但是,公知方某到处宣扬青蒿素与中药无关,写入了他的所谓“科普书”中,赠送给中小学图书馆毒害中小学生,还撰文说屠呦呦是骗子。
屠呦呦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并且获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都会受到自由派人士的攻击,其他的这些年来在中医药方面出现的某些问题自由派就更加不会放过,他们采用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办法,对中医药进行全面否定。
比如出了个张悟本,著有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书中宣扬的“绿豆治百病大法”引发市场绿豆涨价,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其有学历造假的嫌疑,其食疗理念也遭到专家质疑。于是成为攻击中医药的口实之一。
还有那个所谓的“气功大师”王林,把魔术表演说成特异功能,骗取钱财。2015年7月15日,王林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年8月20日被逮捕,羁押于抚州市看守所,后因病转入医院监管治疗。2017年2月10日16时17分,被告人王林因患ANCA相关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医院死亡。于是成为攻击中医药的口实之二。
假药问题是无论在中药还是西药领域都会出现的,别人之所有要假冒这种药品,恰恰是说明这种药品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的有效性,有利于他赚黑心钱,但是某些人无视西药领域也会出现假药的情况,于是这成为了攻击中医药的口实之三。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
【“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正在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保健品是中国大陆的一般称呼,在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一般称之为:膳食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s)。
由于部分商家在利益驱使下大赚一些老年人的黑心钱,2019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联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这本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情况,就跟有人用作为西药的假疫苗赚小孩子的黑心钱一样,属于一种不正当的市场行为,而仅仅是由于某些“保健品”与中药的关系,这也成为了攻击中医药的口实之四。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更经典的说法是: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
在两广流传着一句话,叫“猪腰煲杜仲,冇好得做菜”,生动体现了“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的道理。
我们这代人生长在缺医少药的50年代,但是我们的上一代人运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解决问题,一般的头痛脑热,煮点灯草、薄荷水、姜让小孩子喝下,盖上厚厚的被子出出汗,擦干就好了,不像现在的小孩子,动不动就上医院打点滴,结果小孩子的免疫力越来越差,而且身体内部还产生了对某些抗生素的抗药性。但是就跟西医药也不能包治百病一样,作为最原始的治疗方法的食疗同样也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这居然成为攻击中医药的口实之五。
这些年来,一方面中医药受到西医药的客观上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到自由派人士出于政治目的的贬损,阻碍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却利用中国的中医药大发其财。
2018年第12期的《家庭医药·快乐养生》曾刊载过一篇文章《日本汉方药中的经典中药方》,文章说道:
【“汉方医学”根源是中国的中医中药,后经过日本的本土化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医学体系。近年来赴日本旅游的人都在日本代购“汉方药”,其实日本常用的汉方药,几乎都是我国中医的经典方,在临床上非常常用。】
治疗手段的单一化,让国人在维护卫生健康方面少了一种选择,而我们的传统中药被日本拿去不但发大财,而且反过来赚中国人的钱,就像前段时间,国人到日本抢购中国生产的马桶盖一样,实在是悲哀!
而这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不但在中医药的争论上面一锤定音,而且是对一小撮人在医药领域里面的文化转基因的有力回击。
过去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叫“与国际接轨”,由于所谓的“国际”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里,因此说被极端化的所谓“与国际接轨”实质上是变相的全盘西化。而我发现,习近平主席最近访问一些国家或者是在某些国际会议上,所用的说法是“战略对接”。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改变说法,而是体现了国际关系上的平等互利和双向的交流与融合。当今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并且回到了世界的中心,我们不会排外,但是我们同时必须对一小撮自由派人士对国人进行的文化转基因阴谋保持高度警惕和必要的抵制和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