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促进中华文化广泛传播和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势而谋,湖南中医药走向世界主动有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优势发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并将中医药纳入中国全球化发展战略,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百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立了17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进入全新时代。
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着力凸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药物研发、医疗服务等方面第一方阵担当,充分发挥中医药大省资源优势,以跻身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湖南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形成了宝贵的“三个拓展战略”经验:一是实施拓展国际教育战略,让中医药“走得出”。以教育输出为重点,与韩国共建全球首家研究型中医孔子学院,拥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稳定生源,中医药留学生规模居湖南省高校前列;二是实施拓展国际合作战略,让中医药“走得稳”。以平台搭建为龙头,在俄罗斯、阿联酋迪拜建立中医医疗中心,与香港东华三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合作共建多所中医医疗中心及研究中心,与巴基斯坦共建“中巴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研发了我国首个进入巴基斯坦的中成药——银黄清肺胶囊;三是实施拓展文化交流战略,让中医药“走得远”。以文化输出为抓手,打造教育部对港“万人计划”项目、“湖湘中医文化之旅”等国际知名品牌,传统功法演出被国家汉办列入全球孔子学院巡演活动,并应邀赴北欧、非洲的6个国家开展了巡演。
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差异、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等共性问题,以及地域优势不大、机制优势不够、人才优势不强、品牌优势不显、产业优势不足等短板,湖南中医药国际化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乘势而上,湖南中医药走向世界大有可为
当前,湖南应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根本遵循,积极推动湖南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机制创新。应结合湖南实际,聚焦中医药国际化合作中的政策沟通、资源互通、贸易畅通、科技联通、民心相通诉求,进一步健全、创新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合作机制、中医药服务贸易合作机制、中医药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中医药文化与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消除合作壁垒,助力中医药国际合作的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传播。“文化先行”是合作王道。应充分发挥湖湘中医药文化优势,提炼文化元素,做精文化品牌。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健康、教育诉求,加强湖湘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国际认可度,凸显中医药文化的规范导向作用和同化功能,提升教育输出质量效果。
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应确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集聚教育资源,发挥好专业院校优势。改革创新湖南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吸引优质生源进入,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又拥有外语沟通、教学、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中医药国际人才。
四是强化品牌打造,实现重点突破。应聚焦医疗、科研、教育、文化输出,着力推进高层次海内外项目基地搭建;通过以医带药等方式方法,在已有跨国共建医疗中心基础上,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国际化合作品牌,实现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为中医药走出国门提供宝贵经验及有力依据。
五是强化产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走得好不好,很大程度要看国内市场上中医药的产业做得强不强,品牌、形象树得牢不牢。湖南应立足已有安邦制药、新汇制药、千金药业等企业,推进强强联合和改造提升,加快新药研发,打造百亿企业。应强化中药材种植、中药工业、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中医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对接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早日成为千亿产业、成为支撑湖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芙蓉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