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锄禾网创始人刘若帆应邀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发展论坛。
在论坛会议上,刘若帆秘书长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医农业”是贯通大农业、大健康产业的最好途径。是对钱学森先生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的一场产业大实践。它必将引领产业发展潮流,兼顾起国家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的趋势。
一、“中医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
“中医农业”是将中医的思想、原理与技术方法、应用为入口。以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应用、服务于现代“大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保障土壤健康、作物健康、合理的降低“化学投入品”尤其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与使用率,极大的降低农残。“中医农业”的具体应用,能够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
二、发展“中医农业”的必要性
1、粮食安全危机重压全球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世界农业既要解决约10亿人口的“温饱安全”以及未来全球100亿人的“食物安全”,又要减缓基于保护土壤、水、生物资源等问题的多重压力。
2、农业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一):世界耕地资源数量正在减少,耕地质量受到严重退化的威胁;
(二):全球淡水资源极其缺乏,农业用水量随着灌溉面积扩大而迅速增加;
(三):全球生物物种资源状况令人担忧。
三、发展“中医农业”的可行性
1、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中医农业走出去
新时期,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将为中国对外农业合作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探讨利用沿线国家的农业资源和市场,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对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锄禾网将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并继续推动中医中药进校园,以及中医药教育与传播等工作。
2、政策引导,构建农业新价值观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要推进绿色发展,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也提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中医农业”将成为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目前,主客观条件具备,中医农业发展水到渠成。
四、“中医农业”的产业技术优势
1、基于中草药配伍原理生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以及天然调理剂。
目前,这方面已经研制成功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水果、茶叶、水稻、瓜果和蔬菜等种植业和养羊、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等养殖业。
2、基于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
例如动植物生态链环转化技术将全域营养源经过多重生物转化,借助多种生物体自身纯天然的生物降解、合成、富集和沉积作用等,转化形成综合营养素体系。再如,应用新型高效活性生物技术生产无激素、无抗生素的生物饲料进行畜禽养殖,加上农业废弃物秸秆膨化发酵饲料的配合喂养,可以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种养良性循环高效模式。
五、“中医农业” 用事实说话
“中医农业”已在 J.Animal Sci; J.Food Agr Chem; Amino Acids; J. Nut Biochem等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技术推广已达到70多个地区,实用作物产量增加一倍以上,并作出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广泛适用于各种作物。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无不彰显着“中医农业”技术的强大实力。
最后,他总结道:“‘中医农业’的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与生态农业的原理相通,应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医农业”必然是农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话音刚落便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中医农业”将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形成优势互补,集成创新。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中医农业”正在以全新、昂扬的姿态,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到来,也必将能谱写出农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注:原创文章,转发请标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