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深度观察

中医药从业者的心声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9

日前表决通过的新药品管理法,对假药劣药作了新的界定,并设置一系列严厉处罚措施,还将责任落实到人,这不仅加大了不法者违法成本,同时也预示着药品行业从业风险在增加。那么,中医药从业人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他们有什么打算?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中医祖传药继承者和药品生产销售企业。

祖传中医药渴望搭上末班车

魏女士是河南洛阳民间中医外科祖传药的继承者,她虽然没有行医资格证书,但她从事外科治疗、用药制药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由于没有经营许可证和行医资格证书,这么多年一直没能做大,只是小打小闹,在自己家乡开一个保健会所,为当地乡亲服务。

日前,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药品管理法出台,对我们这些没有资质证书的民间祖传药继承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们没有经营许可证和药品批号,按新的药品管理法也是属于违规的。我们很渴望有药品批号,但现在搞个批号很难,花钱也不一定能办下来。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技术丢掉,所以,最近我不得不去想办法给产品注册商标,注资成立公司,然后再以公司的名义去申请中成药批号。”

魏女士还告诉记者,她家祖传的外科中成药,有100多年的历史,代代传承,而且现在已经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河南省老字号。所以,当地百姓很信任她们,即便没证照,患者通过相互介绍,还是慕名而来。“可是,长期这样小打小闹毕竟发展空间有限。”魏女士向记者感慨道。

让魏女士感到欣慰的是,她早在几年前就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了一些商标,再加上最近注册的,目前她手里已拥有30多个商标,这为她下一步做大祖传产业奠定了基础。最近,魏女士正在忙着这些工作。

来自河南南阳中医世家的崔本纲,也擅长祖传中医外科,他跟魏女士一样有类似的担忧。但他对记者说,目前对祖传秘方治病,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上没有过多地干涉,前提是没有在公开场合开治疗机构,制的药疗效好,使用安全,得到病人认可,这是关键。

崔本纲认为,对于他们这些有祖传秘方、没有手续的中医药从业者,“一刀切”地打击和取缔都不是最好的做法。“我相信我们手中的秘方是国家的宝贝,希望国家能够重视我们有祖传秘方的人,让我们制的药品能够参加国家组织的治疗效果比赛,造福人民。”这是崔本纲的心声。

中药标准划分须谨慎

对于具备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要想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平时把好产品质量关,提高行业自律能力是关键。

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仙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药品生产企业感到责任重大,国家把它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对之进行严格监管,并在罚款、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这看似对我们管理越来越严,而实际上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为何这么说呢?宋仙水分析,“我们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严格按流程去规范生产,经营符合国家要求的合格产品,严把产品质量关,因为违规风险代价太高。”

所以,在宋仙水看来,越严越规范,越有利于产品质量提高,罚得你倾家荡产,看谁还敢制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铁枫堂也是个拥有祖传秘方的老字号中药世家,已有177年历史。对于宋仙水而言,他的困惑不在于担心产品质量问题,主要关心行业执行标准的不统一。他说,中药饮片也属于药品管理范畴,但中药跟传统、历史等有渊源关联,有些国家标准跟传统又不相一致,譬如石斛,按国家规定要切块,而按传统沿袭的习惯是要切成螺旋片,那到底执行哪个标准?如果完全用国家的标准套中药有时还是很尴尬的,因为每个地方有不同的历史和传统。

此外,产品在不同区域流通时往往遇到地方之间标准不一致性,导致销售业务受阻。因为地方的标准五花八门,各省有各省的标准,按这个省标准生产的中成药,到另一个省也许就不能销售,这就给我们的经营带来不便。

所以,他希望国家对中药标准划分要谨慎,首先,要因地制宜,一分为二,不可搞“一刀切”,因为中药有很多复杂因素,有受传统的历史的因素影响。其次,标准要更加具体清晰明了,不能太笼统。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