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概念来源于易学。千百年来,先人以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以阐发万物与自然的关系,植物然在其中。植物与气象,与土壤,与肥料,与药物的关系,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它是哲学思维的基石。以它解说天气变化,土壞之别,施用肥料、药物之适厌;是推演植物疾病发生、发展、治疗、保护的方法,是工具,是手段。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论证植物病害的发生及治疗方法,是何等的直观易解,以达诊断植物病害之疑,趋吉避凶,指导人为不存其偏。天地与植物合一,是主观与客观关系的一种哲学概括。天、地、植物三者,广大悉备,顺性命之理。故古人云:“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测气候之变,曰阴曰阳,阐发五运六气之学说。知土壤之变,曰粘曰沙,从易理有五类,八属六十四种。立植物之道,曰爱曰憎,定属性五类六十种。故《易》有六爻而成章,故地有六层而成壤。天气六十年而复一甲子;植物定性于阴阳,月令之盛衰,干支所纳有六十。
植物离不开周围环境,逃不出三界(天、地、植物)之外,无不在五行(木、火、土、金、水)之中。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物一太极。阴阳的消长、转化、平衡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所以说,阴阳概念来源于易学。
作者:王代春 锄禾网特聘专家 国际中医农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