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绿色植保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1-25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藜蒿,原本是遍生湖乡的野生植物,细微质朴,却有着和普通植物不同特质的芬芳。

  正是这种独特的味道,让藜蒿变成了一种凝聚着乡土情怀的植物。

  “替村民把地种下去,把祖传的特色发扬光大”

  一棵小小的藜蒿,承载着一个大大的梦想。

  今天,我们为您讲述一位38岁女性农民的藜蒿梦。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王敏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藜蒿种植基地

  在蔡甸区侏儒街薛山村逐梦田园藜蒿种植基地里我们看到:一座座连绵的钢架大棚里,都种着绿油油的藜蒿。田边的水泥管道,正在给大棚里的藜蒿补水。

  大棚业主——今年38岁的王敏告诉我们,要种好藜蒿,关键就是控制好水分:“藜蒿,水不能多,也不能少。要精准控制。”

  王敏并不是薛山村人,她是11年前嫁到这里来的,从那时起,她就跟着公公婆婆一起种藜蒿。说起藜蒿,她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吃藜蒿好,清热解毒利尿,润喉,明目。”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在武汉市,蔡甸区是藜蒿的一个主要产区;“蔡甸藜蒿”是闻名遐迩的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而逐梦田园的藜蒿,又是蔡甸区优质藜蒿的一个代表。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薛山村本身就有种植藜蒿的传统,多年种植让这里的农民积累了丰富的藜蒿种植经验;同时,王敏自己本人又非常注意学习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和技术。

  “我种藜蒿多年,一直虚心向村里老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也参加政府培训,跟专业老师学。”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王敏接受采访

  为了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逐梦田园合作社,还大量使用现代化的农机装备,比如配备了履带式的旋耕机、碎草机、割种机等等,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让她家种出来的藜蒿,品质更高。

  王敏以旋耕机为例介绍:“采用进口机器,深耕机器,力度、深度更高,底层土翻起来,种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薛山村的藜蒿种植面积,约有1300亩,其中王敏一家就有228亩,是种植的大户。

  王敏讲述,她原本只种自家的几亩地,后来,随着村里种藜蒿的人慢慢变少,老一辈的没有力量自己种,年轻一辈也不愿意吃这个苦,纷纷外出打工,她就主动挑下了这副担子:“最先是公公婆婆的地给我种,后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没人种,我就想要把这个事做下去,不要把地荒了,把地集中在我手里,发扬壮大,这一干就是11年。”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王敏今年38岁,她说话快人快语,做事也十分干练。

  现在,她不光承包着村里的200多亩地种藜蒿;还投资30万元,建造了自己的小型冷库,就是为了把藜蒿保鲜外运,创造更高的价值。

  目前,她的基地,年产藜蒿100多万斤,不光供应本地,还远销全国多个省市,年产值超过500万元。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小型冷库

  在产业做大的同时,王敏还把同村无业的村民,请到家里来,帮忙做藜蒿的分选、包装等工作,带动他们就业。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村民分选包装藜蒿

  在分选包装现场,村民方桂英说:“家里有4亩地,原来是自己种,一年两三万收入。后来把地流转出来,人到这里打工,收入差不多,但是自己不担风险,觉得挺好的。”

新农人,新面貌!值得期待的藜蒿梦!

  村民方桂英接受采访

  王敏介绍,近期,她已经注册了一个名为“壹生鸿”的品牌,专门做有机藜蒿,走高端路线;并且,她还新规划了100亩地,准备做现代化高科技农业。

  她说,这就是她的农业梦。

  闻十里花香,品农耕年华。

  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

  转自:武汉音乐广播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