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其中,回到家乡带领乡亲绘就“农村现代画”的吴惠芳书记的榜样事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激励基层干部把好前进的“方向舵”,扬好奋斗的“破浪帆”,以“三省”促“三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省”初心如磐乎?“心中装着人民”,初心不改,行而不渝。心系永联村的父老乡亲,吴惠芳书记毅然决然放弃大城市回到小乡村,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永联村的乡村建设中。永联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生态宜居示范村”。百姓的安居乐业,村容村貌的提升改善,离不开吴书记的坚守初心、笃行前行、励精图治。“心有所向,方能致远”,基层干部只有对所在土地上的百姓,“倾灌”一以贯之的厚重情怀、一如既然的赤子之心,才能在面对诱惑时巍然不倒,面对急难险重时“长风破浪”,最终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
“二省”以知促行乎?“脚下沾满泥土”,躬行践履,行而不虚。一年时间,一张地图。吴惠芳书记花费了一年时间踏遍全村10.5平方公里的田间地头,走访77个村民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就了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蓝“图”,也“敲”开了百姓的“致富门”。基层干部要俯下身子,用脚丈量土地,用耳倾听民声,从田头山头到门口家里,掌握村情村貌,了解“家长里短”,既要看“高楼大厦”学经验拓思路,又要看“背阴胡同”找问题寻差距,以调研奠发展“根基”,让“背阴胡同”早日“晒到太阳”。同时,要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规划和实践,要在剖析问题上见真章、在谋划规划上动真格、在“落地生根”上出实效,打通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
“三省”开拓进取乎?“手里紧握办法”,敢为人先,行而不固。牵头制定《经济合作社社员资格确权办法》,系统构建“股份+”“分红+”“美好+”递进式分配体系,平等享受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变农民分散居住为集中居住,享受城镇化条件,为企业发展腾出空间;推动谋划江南农耕文化园项目建设,让年纪大、技能偏弱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吴惠芳书记以100%的目标,让永联村从“破”到“立”,从“无”到“有”,不仅让村民实现“口袋富”,更实现了“脑袋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层工作不单单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更需要作为“后浪者”的我们以“知识经验”为“水分”,以“创新求变”为“养料”,不断栽培“乡村振兴”这棵“小树苗”,使其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作者:丁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