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政策解读

“材学研”优势助力龙江中医药产业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7

日前,在 我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公布的《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规划到2030年,力争我省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进入全国中药产业先进省份。千亿目标、千亿规划、千亿布局,这个对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千亿计划,出处、底气来自哪里?记者通过采访省中医药管理局以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等部门相关人士,让我们对龙江中医药的“家底”更加明晰,正是目前我省拥有的得天独厚、享誉全国的道地药材产地资源优势,以及雄厚的中医药教学、科研能力,增添了龙江中医药产业“源”动力,为今后产业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我省道地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从气候条件看,我省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多,适宜多种类型绿色有机中药材种植;从药材资源看,我省又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中药材资源大省,拥有野生药用植物1120种,市场主流中药材130种左右,刺五加、五味子、关防风、白鲜皮、赤苟、龙胆草、黄芪、柴胡等品种优,药用成分高,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拥有一批梅花鹿、马鹿等药用动物驯养繁殖基地。我省刺五加占全国份额的80%以上,板蓝根在50%以上,五味子在30%以上,水飞蓟、平贝、人参也居全国前列;从土地供给看,中药材种植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森工还有800万亩林下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土地保障充足。

  正是这些特有的药材资源优势,为今后我省道地药材及其产品从享誉全国到销向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我省中医药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传承,这些也成为龙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源字号”基础。

  首先是拥有“高、大、上”教学平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知名,中药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中医学科排名第四。学校设有20个专业及13个专业方向,涵盖医、理、文、工、管等多个学科门类。有31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7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研究生导师1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78人,博士后流动站6个。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7个,省级协同基地2个,助理医师培训基地5个。

  同时拥有“高、精、尖”的科研平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有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全省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基地,有一批从事中医药领域研究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2018年全省中医药系统获得国家自然项目30项、省自然项目48项,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项。随着科技发展,用现代工艺和技术从中药中淬取有效成分,制成颗粒、饮片和注射液,改变了传统药壶煎煮方式。通过一代代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我省形成了以高仲山、马骥、华廷芳等为代表的龙江医派,于维汉院士为克山病防治做出了杰出贡献,王喜军教授曾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吴效科教授曾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还拥有张琪、卢芳两位国医大师,李延、孙申田两位全国名中医,4位岐黄学者,以及众多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省级名中医、青年名中医。

  “药材、教学、科研是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撑。”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晓峰介绍,在中医药界,药材的道地性直接决定产品的品质,而我省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以北方独有的道地药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直接就有了道地的品牌。经过多年积淀、传承形成的中医药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也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双轨”,助推我省中医药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更加关注,中医药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民生所需。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我省“天赐”的资源条件和多年积淀的发展基础,加快把独特生态优势、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