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天渐寒。中医讲究四时养生,小雪节气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气候的变化,还提醒我们的日常起居和养生方式,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小雪节气后,养生原则应从“秋收”逐渐转为“冬藏”。此时,人体中的“气”同样会在寒冬时节以藏为主。
因此,严冬到来前,补好体内的“气”,对冬季养生很重要。
“气”该怎么补?
说到补气,首先,给大家说说如何理解“气”,给大家举个形象例子:一锅白米,即便加入水仍为米,若加火烹之,则可转化为米饭。
人体的五脏六腑便如同这锅米,“气”便是这釜底薪火。唯有“气”在体内推动运行,才能让脏腑各司其职,维系生命。
肝气疏泄、心气运血、脾气升清、肺气宣降、肾气藏精,如果某一个脏腑之气虚弱,其功能也会相应变弱。
01
黄芪泡水补肝气
肝气指肝脏之精气与功能,有升发透泄和舒畅全身气机的作用。
肝气不足,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表现为头昏眼花、视物模糊、面色萎黄、烦躁易怒。
02
炙甘草茶补心气
中医称心的生理功能为心气,也就是说,心气不足则心脏功能弱、运血无力,表现为手脚冰凉、抵抗力差。
常喝山药莲子粥、保证充足睡眠、心情要愉悦、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老年人或上班族可常备一味补心气的中药——炙甘草。具体方法是:将炙甘草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早起空腹、晚上睡前各饮一次。
03
常按阴陵泉补脾气
脾气具有化水谷为精微,化水饮为津液,并转输到全身的作用,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得到充分营养。
脾气足能统摄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脾气伤则血无以存,引发各种疾病。
调理方法:常按健脾穴——阴陵泉。
以拇指循小腿内侧上推,至膝关节下可触及向内上方弯曲之处,该弯曲旁凹陷处即为阴陵泉。
刺激阴陵泉可用指揉法,每次约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度。
04
艾灸肺俞补肺气
肺主一身之气,调节全身气机,血液的正常运行也赖于肺的输布和调节,故有血非气不运之说。
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穴位,临床上常用于改善肺脏功能。
取穴时,低头,颈部突出的椎骨向下数第三个椎骨突起处,下缘旁开两横指便是肺俞穴。
刺激肺俞穴可通过点按法、揉按法、敲击法、拔罐、艾灸、刮痧等。
05
勤练吐纳补肾气
补肾气可常练习呼吸吐纳。
呼,将体内的浊气呼到底,废气排出;吸,将清气吸入到肾,可以濡养肾脏、补充肾气。
还可通过按摩肾俞补肾气。即双手放在腰眼位置上下揉搓,每次30下,连做2~3次以发热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