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今年7月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此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气候特征是“: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营养医师李茜介绍,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乘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专家简介
李茜,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营养医师、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中国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体重管理师。擅长领域:慢病营养与调理、体重管理、母婴营养、营养咨询与教育、中医养生与食疗等。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顾名思义是相对小暑而言,“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开始。大暑时节,暑热程度达到顶点,按照古人“物极必反”的规律,酷暑之中已潜藏着秋的气息了,大暑正处夏秋两者的交汇点上,大暑之后便是立秋了。
大暑分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第一候是说世上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养生,注意这几点
李茜指出,大暑养生,需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1.避免暴晒,预防中暑。“夏季预防中暑,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李茜提醒,大暑时节,不要让身体过度暴露在高温环境,以免体温调节机能下降。进行户外运动时,要选择透气衣物,打伞和戴遮阳帽,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药品。
李茜说,大暑时节,人们情绪容易烦躁,激动,喜欢乱发脾气,心情不好,应注意进行日常自我调节。日常生活中,切忌过于激动、急躁愤怒。
2.少动多静,运动宜选早晚。大暑时期天气酷热,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日常工作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锻炼宜选择在气温相对不高的清晨或傍晚进行,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李茜说,此时可选择较为和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健步走、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宜,切记不可大汗淋漓。
李茜提醒,如若进行跑步、打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应当控制时间,否则运动时间过长、汗出过多,不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反而容易导致身体虚损。
3.饮食把握四原则。大暑时节,天气炎热,食欲不振,李茜提醒大家在饮食方面主要把握四原则:第一,多吃些燥湿健脾的食物。此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第二,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等都是夏日的进补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第三,蛋白质供给需充足。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公斤体重摄入量为1.0~1.2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等肉制品为首选。第四,养心清心,可吃一点苦。坊间常说,夏季要多吃苦。夏天属火,五脏之中,心也属火,夏季人体浮火多,类似如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可适当吃,但需视乎个体情况。以苦瓜为例,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钙、铁等。苦瓜最好的吃法是焯熟以后用以凉拌,如此能较好保留它的纤维素。莲子也可养心护心,三伏天闷热,人们容易心烦气躁,吃点安神的莲子可以平稳情绪。但是老人、小孩以及体质寒凉者最好少吃苦味食物。
大暑节气吃什么食物
大暑时节,李茜建议多吃下面的食物与饮料。
苦瓜。苦瓜又名“凉瓜”,是夏季消暑的最好蔬菜,营养非常丰富,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降血糖、美容、防癌等功效,大暑天热,吃苦瓜最好。
鸭肉。鸭肉性寒,是夏季进补的优良食品,营养很高,有除湿、解毒、滋阴、去燥、养胃、补肾、消水肿、止咳化痰等功效,非常适合大暑的时候吃。
西红柿。西红柿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果蔬之一,性凉,营养丰富、酸甜爽口,有清热止渴,养阴凉血、生津止渴、美容、防辐射、减肥等功效。西红柿防中暑:将1~2个西红柿切片,加盐或糖少许,熬汤热饮,可防中暑。
绿茶。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功效,最适合夏天喝。
大暑节气的养生食谱
李茜为大家提供3种适宜大暑节气养生食谱。
金银花甘草茶
材料:金银花30克,甘草10克。
制法:煮水或冲泡。
功效:清凉解暑、清热解毒,可以预防小儿传染病、幼儿湿疹、日光性皮炎。
绿豆薏仁芡实粥
材料:绿豆30克,薏仁20克、芡实20克、小米3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小米淘洗干净,绿豆、薏仁、芡实洗净后浸泡1小时,与小米一起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1小时,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健脾,适合高血脂人士服用。
淮莲老鸭汤
材料:净老鸭500克,山药50克,莲子30克,石斛20克,薏米30克,陈皮5克,生姜3片,蜜枣2粒。
制法:将材料洗净后,老鸭和山药切块,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至小火,煮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清火去燥、养胃健脾,尤其适合天热时饮用。(孙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