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气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是一种邪气,堆积在体内对身体健康不利,艾灸具有一定的去除湿气的作用。
湿气在中医理论当中,叫做湿邪,是一种阴性的病邪,具有重浊黏腻的特点。
在临床当中,利用艾灸祛除湿邪,主要取任脉、脾经和胃经的穴位。这三条经络都经过腹部,其中脾经和胃经还会经过下肢部位。通常的针灸取穴,可以取神阙、中脘、关元、天根、章门、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
但是艾灸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那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呢?
1、出汗
一般湿气会随着汗液的排出一起排出,艾灸过后出汗有可能是因为在排湿气。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后出汗不可立刻洗澡,因为此时毛孔张开,容易造成寒气入侵,建议4个小时之后或者第二天再洗澡。
2、出现湿疹和水泡:
艾灸后局部出现红疹水泡,说明湿气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观察后如果无大碍的话可以继续艾灸,红疹和水泡会随着体内湿气的排出而慢慢消失。
3、排气、拉肚子:
艾灸可以健脾胃,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可能会出现肚子咕咕叫、排气增加的情况,而且放屁拉屎都很臭,甚至出现一些拉肚子的情况,这说明湿气正在排出。
4、改善水肿情况:如下肢水肿,通过触摸、按压等方式,不产生明显凹陷;
5、排尿量增多:主要由于补充阳气后,使膀胱气化功能增强;
6、口渴表现:属于湿气排出体外的现象之一。
艾灸怎么看湿气重不重 ?
出现水泡证明湿气较重。一般在艾灸后出现了水汽、水珠就证明是有湿气的,但如果出现了水泡,则说明体内湿气较重,且不同的水泡反映出不同的身体状况。
一般如果水泡是透明的,说明体内是湿寒;
如果水泡是黄色的,则证明体内有火气;
如果水泡里面含有血水,则证明湿毒很严重。
出现水泡后不用过于担心,注意清洁卫生一般不会出现化脓的现象,一般1天左右就可自行消退。
水泡比较大可以用消毒针刺破,把里面的液体用棉签慢慢挤压出来,手持艾条悬灸15-20分钟,碘伏消毒,避免感染。
艾灸部位出水要擦掉吗 ?
在艾灸的过程中,湿气重的人艾灸部位一般会出很多水,艾灸的时候不需要擦掉,待艾灸结束后需要立刻擦掉。
这是因为艾灸后皮肤的毛孔处于张开的状态,如果不擦的后容易使寒邪之气侵入体内,引起身体不适。
艾灸过程中出水是正常现象,因为艾灸是通过点燃艾条后的温热来刺激穴位,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来加强身体的体质,起到温补益中、健脾暖胃的效果,从而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