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网】生长调节剂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害的调节剂,但是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方面研究先进,适量的运用生长调节剂可以加快植物健康的生长。
豆子发芽形成的豆芽由根(侧根、主根)、茎、叶(子叶)组成,供人们食用的是较为鲜嫩的子叶和豆芽茎,豆芽根由于有较多的芽纤维,可食性差。用6-苄基腺嘌呤制发豆芽可提高发芽率,使得豆芽无根,口感、卖相好。但近年因“毒豆芽”案件频发,“无根素”被认为是有毒有害物质。那么,6-苄基腺嘌呤到底有毒无毒?
“生长调节剂在很低浓度下使用,对人体没有影响。”浙江大学农科院教授叶自新称,“我从1956年开始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在大学里任教植物激素课程,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致癌致畸的。”
无添加豆芽工艺是发展方向
近些年,“无根素”使用被认为是违法,一些业内人士开始寻找替代品。比如某品牌的日本进口设备,采用植物激素乙烯取代传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业内人士认为,进口设备价格高昂,并且无添加的方式生产出的豆芽品质不可控,也会提升成本,而这些成本最后还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据了解,目前用乙烯法生产绿豆芽与使用调节剂生产的豆芽品质没有差别,但是产量只有70%,且对豆芽生长的环境管控要求更高,生产设备成本也较高,最终导致豆芽的价格飞升。
在业界人士看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豆芽生长当中使用是安全的,不存在安全风险。豆芽的生产技术则要向更先进、无添加的方向继续推进,“最后要达成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无添加的,但是目前该技术还不成熟。”
摘自中国农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