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促进农民增收、明确9项重点任务 新《规划》还有哪些亮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规划》指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聚焦提升农民收入 拉动农村消费 
 
  本次印发的《规划》是我国出台的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划》有哪些亮点?来看专家的解读。 
 
  专家表示,《规划》突出强调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农民的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是主引擎。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规划》提出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系列举措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而随着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也将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涂圣伟:要把我们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好,健全起来,我们的一些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等等。包括从供给端我们要支持企业,去开发更多适应农村市场的一些消费品。要解决农村消费市场环境的问题,让农民消费没有后顾之忧。 
 
  明确9项重点任务 实施多项新行动 
 
  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本次印发的《规划》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的解读。 
 
  《规划》明确了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等9项重点任务。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粮食产能稳步迈上1.4万亿斤台阶。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 一级巡视员 邱天朝:下一步,要顺应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大趋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抓好《规划》落实落地。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