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放鱼工作集中研讨活动在浙江舟山开展

  为引导社会各界科学开展水生生物放流(放生)活动,促进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1月21-22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浙江省舟山市组织开展了全国科学放鱼工作集中研讨活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党委书记张锋、浙江海洋大学校长卢金树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相关地方渔业主管部门、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协会组织、宗教团体、有关企业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
 
  普陀科学放生护生联合会会长徐方成介绍了全国科学放鱼协作机制筹备工作情况,并就全国科学放鱼协作机制组织架构、工作规则以及工作计划向与会代表进行了说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资源养护处罗刚处长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关于设立科学放鱼体验点的工作设想。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王利民常务副理事长、广东放生协会李颖顾问、福建省海洋两岸科学放生护生联盟定谦大和尚、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索维国主任、海南省放生协会曹志亚执行秘书长、SEE基金会王静项目总监、浙江省舟山市海洋渔业局原一级调研员刘舜斌等参会代表结合各自领域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围绕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全国科学放鱼工作开展了热烈讨论。 
 
  张锋书记介绍了总站学会近年来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放鱼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意见。他指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努力。近年来,水生生物社会放流(放生)活动逐渐增多,对弘扬放生护生的优良传统,以及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相关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放生是社会大众的自发行为,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形,可能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需要汇集各方力量,通过科学引导,将社会公众的“善心”“善行”转化为“善果”。下一步,要推动成立全国科学放鱼协作机制和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鱼工作委员会,建立引导社会公众科学放鱼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前往朱家尖小岙码头,参加了海上网箱科学放鱼体验活动。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