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区域特色作物产业生态发展模式入选世界粮食计划署典型案例

  近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United Nations World Food Programme)知识平台发布了石漠化治理的典型案例“石山结出幸福果 ——贵州兴义石漠化综合治理”(“The Rocky Areas’ Road to Prosperity: Combating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s Xingyi”)。
 
  热区石漠化区域特色作物产业生态发展模式紧紧围绕我国热带地区产业扶贫和生态保护的技术需求,开展特色热作产业提质增效和生态环境修复研究,构建热区石漠化区域生态修复与高效种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牵头开展的石漠化区域特色作物产业生态发展模式构建,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南盘江镇田房村为示范点,在该村建立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种植芒果和澳洲坚果,在果园间作高产优质牧草,实施小规模圈养,形成“果上山、藤盖石、草盖地、畜吃草、粪养果”的高效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到2021年,该村人均收入增加3800元,实现全村脱贫,生态得到恢复,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这种模式可复制、可推广,为国内外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