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网现场报道:
当前国内土壤污染问题不容乐观、土壤环境管理严重滞后、土壤修复产业亟待培育。其中,畜禽粪污排放已经成为农业的首要污染源,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达到近40亿吨,而有效处理率却不到50%,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怎样防治养殖污染?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由于饲料中超量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带来的铜、锌、钙、磷、镁、铁、锰等每年的环境排放量超过10万吨,已对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而伴随微量元素存在于饲料中的有毒重金属镉、铅等更是一大安全隐患。
除传统的工业化处理手段外,以构建“微量元素生态链”成为当下科研院校和行业上游企业研究的重点之一。这一理念改变了原有围绕“土壤、作物、家畜、畜禽系统”的研究定位,升级为“生态链-整个生态循环过程”的食品健康和环境安全领域。
实际上,微量元素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是维持人类和动物健康和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几乎参与人类和动物的所有生理生化活动,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机能、繁殖性能等都有影响,除了满足动物的基础营养需要及其他功能需要外,微量元素还影响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正确选择和有效利用微量元素,对提高动物福利、促进人类健康、创造自然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理念认为微量元素产业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主体之间的链式依存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赠与,共同健康成长。在实践中,可将微量元素超标畜禽粪便处理思路转换成富营养畜禽粪便资源利用思路,将锌污染的畜禽粪便看作富锌畜禽粪便,改清除超量锌加工有机肥生产模式为直接加工成富锌有机肥生产模式,用于种植锌需求量较大的农作物,从而达到改善动物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国家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倡“健康养殖”的过程中,微量元素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为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搭建行业内外资源对接便利的平台。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际硒研究学会和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五届微量元素与饲料安全国际论坛暨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拟于2018年9月24-26日在长沙举办。
作为连续成功举办过四届的国际性会议,自然少不了国内外顶级专家“大咖”的青睐。据悉,大会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会长印遇龙,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荣誉会长陈义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原副局长现中国经济研究研究院院长白津夫、世界生产率科学联盟中国分会执行主席孙成,中国科学院院刊副主编杨柳春,国际中医农业联盟 秘书长刘苏华,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农村部会长张桃林,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侯立安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Purdue University, USA Adeola Layi 教授,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USA Sung Woo Kim 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
在此,组委会诚邀微量元素行业企业、设备配套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以及所有致力于畜禽、土壤以及植物微量元素营养与健康发展的同仁参加会议,共同推动我国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微量元素与饲料安全国际论坛已经举办了四届,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行业内对微量元素的认识,包括微量元素的选择、应用价值以及检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一步论坛将以微量元素为契机来助力循环经济发展,将其变成整个系统生态链,然后变成行业的一种共识,最后与行业一起把安全、环保、高效的理念传递出去,推动畜牧养殖、土壤和植物等食物链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会邀请了《Animal Nutrition》、《动物营养学报》、《中国科学》、《农业现代化研究》、《国外畜牧学-猪与禽》、《饲料工业》、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赛尔传媒、猪场动力网、畜牧人等一大批行业内主流媒体。同时,致力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倡导中医农业、生态种植、种养结合发展的大型平台锄禾网以及专业策划机构华文传媒将作为特邀单位,参与大会的全程报道,他们的报道将会为大会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