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农业”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联盟新闻 admin 浏览 评论

2-1.jpg

农业,从远古走来,伴随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一直走向未来。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社会、科技的任何变革,不断使农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不断使农业产生新的瓶颈和解放。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针对资源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压力,积极发展“中医农业”,融贯古今、中西合璧、探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理论创新和现实选择。


2-2.jpg

一、“中医农业”与生态农业内涵外延一致性分析


1. 生态农业的现状及走势


放眼世界农业发展历程,农业大体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当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四个阶段,当前正处在从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石油农业一方面带来了农产品大幅增加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美国是石油农业的代表,依靠高投入、高产出,1930-1990年,小麦单产提高了1.45倍,玉米单产提高了5.12倍,1950-197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4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土壤侵蚀与板结、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环境污染等问题。由此,相对于石油农业,以有机农业为基点的“生态农业”“”理念横空出世,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产生于英国、美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也得到了普遍关注和认同,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组成部分,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随着生态农业基本理念和时间空间、产业链条、技术创新等不同维度的不断融合交叉,生态农业将会形成更多的机制模式、理论方法。


2. 中医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回顾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如何发展,是当前政府部门、科学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融合发展、互补共生,是探索生态农业的重要尝试和实践。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泛指生物体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中医农业”一词应运而生,成为有志之士、专家学者加快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农业”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产生“1+1>2”效应。“中医农业”的具体应用,能够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


3. 二者一致性分析与探讨


生态农业的内涵是指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它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效益统一,达到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一般认为,生态农业具有四大特点: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和持续性。而中医农业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系统性,即着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是农业内部保持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对稳定和谐的本质要求;二是综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效应,也就是通过综合的手段,达到综合的效果;三是整体性,即作用范围是整个的、全部的,强调覆盖所有生产单元和种养循环链。从生态农业和中医农业的基本含义分析,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原理上是相通的,方法上是可借鉴的,技术上是可共享的。从二者的内涵、外延分析,狭义上讲,二者内涵有所差别,中医农业强调中华传统医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应用,是古为今用、融贯古今;而生态农业则强调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改造传统农业中的具体应用,是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但广义上讲,二者外延基本一致的。


2-3.jpg

二、中医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作用


1. 中医农业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中医不仅能医治人类的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而且其原理和方法对所有动物乃至所有植物都有医治病虫害、促进健康生长的作用,并能有效地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质量。尽管中医原理和方法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也很早,但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我们比较依赖化学农业,忽略了中医原理和方法在农业上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但目前植物性药品在农业上应用较多的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加大中医原理和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将5千年古老的中医文明化作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使中医农业成为我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2. 中医农业技术研究的迫切性


中医农业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可以在“两药、两料”(农药、兽药、肥料和饲料)四个领域广泛应用,即利用中医原理和方法将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和天然矿物元素研制成促进动植物生长、防治动植物疫病的营养物质或药剂配方,可以有效实现有机生产、降低药物残留。目前在很多地方,化学药剂的使用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给中医药农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例如,由于连作大棚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危害蔬菜生产的虫害、病害也越来越严重,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再加上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甚至是高毒农药,不但破坏了作物的根系,也破坏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打破了土壤平衡,造成恶性循环,致使病虫害防治越来越难,迫切需要施用中医药农药进行绿色防控。


3. 中医农业案例研究的实证分析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自觉或不自觉的就会将中医理论方法应用其中,产生了许多典型案例和良好示范。科学研究表明,,利用中草药、微生物等制成的肥料、农药和饲料,既改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又保障农产品的优质高产。案例之一:一些功能性微生物菌肥,能有效的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具有很好的改良土壤板结的作用。菌种繁殖过程产生大量的多种活性强的代谢产物,还能与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产生螯合物,使其不被植物所吸收,有利于解决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同时,利用微生物菌肥来减少水稻田里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案例之二:从多味中草药萃取的生物制剂,不仅可以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而且可以为植物提供全程保健和病虫害有效防治,可以取代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逐步改善土质、水质和生态环境,已经在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果树、茶等农作物生产中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案例之三:利用发酵提取技术,萃取中草药物质作为肥料元素,制成生物肥料,既能使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显著增产,又可有效提高粮食品质。案例之四:采用复合中药生物饲料,结合动物生长需要,既可解毒排毒,又可均衡营养喂料,效果十分明显;中草药植保、动保产品可有效取代化学农药、兽药,为动植物提供病虫害绿色防治。


2-4.jpg

三、中医农业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运作机理


1. 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或提取物实现农业的绿色防控


中医农业采用的中医药农药来自于天然生物体4,5,这些生物体经过千万年演化逐渐形成了自身防御系统,因此中医药农药成份复杂、作用方式多样,不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中医药农药还有杀虫谱广、持效时间长的特点。此外,由于中医药农药均为自然产物,在环境中会自然代谢,参与能量和物质循环,不会发生农药富集,对环境、人畜、天敌安全;中医药农药由于自身来源于生物体,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提高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动植物生长,增加病虫害预防作用。


2. 利用生物元素和其他天然元素的组合搭配达到农业动植物的生长调理效果


有实验证明4,5,在种植有机蔬菜方面,利用此原理克服了有机农业不能抵御病虫害、不能高产的问题。主要特色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加富含各种中微量元素的矿物质,促进作物次生代谢以产生化感物质增加植物抗逆性、抗病性和产品的营养水平及口感。二是充分发挥有机碳对作物高产的重要作用,注重来自于农业有机剩余物的大量碳素有机肥投入;三是投放微生物复合菌群,既通过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氮为作物提供氮素,又可以通过其中的固氮菌有效保证作物对氮的大量需求;四是注重调理土壤物理性能,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通过上述特殊的有机栽培方式,不仅没有发生重茬病等设施农业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而且实现了稳定的高产出。例如在西红柿大棚里,茄科作物非常普遍的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蓟马也没有发现,而且能够剪枝再生。


3. 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机理促进农业动植物的健康生长


实验证明4,5,茶园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可以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驱虫、杀虫、引虫、吃虫;茶园种植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抑制杂草生长,无需使用除草剂;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和喜欢适度遮阴特点,种植花香、草香、果香植物为茶叶增香,又可以为茶树适度遮阴,为茶树创造一个适宜的健康的生态环境。


2-5.jpg

四、中医农业是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1. 中医农业符合现代农业建设战略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保安全、降成本、节资源、优环境的任务日益迫切,亟需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中医农业,破解农业农村困扰难题和制约瓶颈。我国高度重视民族医药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强调:“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发展中医农业既符合我国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也符合优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


2. 各国探索实践形成多种生态农业模式


自“生态农业”概念诞生以来,国内外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尝试,取得了积极进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借鉴、可应用的推广模式。英国A.霍华德上世纪30年代初提出有机农业概念并组织试验和推广,得到了广泛发展。美国J.I.Rodale在 1942年创办了第一家有机农场,并于1974年成立了罗代尔研究所,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80 年代初,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新农作制度,1988-1990 年提出了“低投入持续农业计划”和“高效持续农业计划”,推行农牧结合和残茬还田免耕技术。法国1972年成立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1997年实施“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日本提出“环保型农业”发展计划,并于2000年制定有机农业标准,探索出再生利用型、有机农业型、“三位一体”型等生态农业模式。德国近年来广泛发展“工业作物”种植,每年扶持研发经费约3000 万美元,种植面积在1996 年50 多万公顷,为化工和造纸工业提供了原料。所以,世界各国分别从自身国情出发,结合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3. 中医农业引领我国未来生态农业方向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各级各地都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应用,形成了一系列应用模式。据报道,2002年农业部征集到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并遴选出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平原农牧林复合等10种技术模式予以推广应用;目前,立体种养、物能多层次利用、“贸-工-农-加”综合经营、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等成为了生态农业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模式。随着中医农业的起步和发展,其技术体系也日臻成熟,主要包括:基于中草药配伍原理生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以及天然调理剂、基于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基于中医相生相克机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提升农业系统功能等三大技术。中医农业技术体系的广泛应用,能够降低农药、化肥、兽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发功能性农产品,优化食药同源“大食物”战略格局。因此,中医农业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是现代生态学原理与中国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路径和理性选择。


2-7.jpg

五、发展中医农业的政策建议


“中医农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领域,当前需要我们在传承传统科学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高新科技,进行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的集成创新。

首先,要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针对中医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落实战略方案和实施措施。其次,加深关键领域和作用机理研究,鼓励学科联合攻关,打造“中医农业”航空母舰,推动中医农业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第三,加强产品研发,对接“中医农业”全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系列实际效果显著的产品,并提升为国内外著名品牌。第四,对接养生保健的社会需求,拉长中医农业产业链,并在普遍关注的关键领域形成产业集群。第五,注重科普、科教与科研进程的协调,形成一体化协同发展,提高中医农业的社会认知,营造中医农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加快发展“中医农业”,走中国特色生态农业道路,有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作出创新性贡献。

 

(本文作者:章力建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会长)

 

参考文献:

 石油农业.百度百科.

 生态农业.百度百科.

 范晓萍. 生态农业与西部资源合理利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5):481.

 章力建. 中医农业开辟特色生态农业新路径. 中国科技报,2016.10.26(农业周刊):5

 章力建,朱立志,王立平. 发展“中医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农业信息,2016.11:3-4

 农村工作通讯编辑部. 各具特色的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J]. 农村工作通讯,2010(18):38-39. 

 郭兰萍,周良云,莫歌,王升,黄璐琦.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GAP的未来[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4):3360-3366.

 朱立志.加快步伐发展“中医农业”[N].农民日报,2017-04-29(03).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