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喜香侬”中医中药农业--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土壤改

联盟动态 曦元 浏览 评论

  我国农业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病虫害高发、农作物品质下降。2008年起,博士研发团队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根据《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采用青蒿等药材分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壤改良肥料、病虫害防治制剂,实现化肥减施、农药替代,对农田系统性发生的瓶颈问题,以中医养生的方法标本兼治,打造高安全性、高产质量、高市场竞争力的“中医农业”新模式。

该技术为2017年国家科技部化肥农药双减项目研究成果,获批省级项目1项,区级科研项目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中药复方抑菌剂药效分子作用机制明确,药剂有效部位明确,在SCI刊物上发表了全球第一篇农用中药复方抑菌剂分子机制英文论文,出版60万字专著一本。抑菌剂总液治疗病害及促进植物恢复生长的作用机制为:病株施用4次后,上调病害相关调控及营养代谢基因176个,涉及23个代谢途径,100个调控通路,诱导表达3094个基因,具有多靶标、多位点、全局性、系统性调控的调控特点。在系统性启动防控病害及促生机制获得治疗效果后,其植物的代谢产物多为维生素、氨基酸、风味物质和养生功能物质。抑菌剂“治养合一”的作用机制是中医“标本兼治”理论的充分体现;通过活性测定,明确了抑菌剂总液中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水层四个药效部位化学成分和分别的作用机制。四个部位的协同机制生动诠释了中药复方中“君臣佐使”的中医理论,论证了该领域中医技术理论的科学性,为中医中药农业产业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该技术以及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产品由抑菌剂扩展为肥料、农药及叶面肥三个板块产品。肥料板块产品分为土壤改良有机肥、有机无机混合肥以及土壤改良剂,农药板块产品为抑菌、驱虫等农药和叶面肥。产品注册商标为“喜香侬”(以下简称“喜香侬”技术),叶面肥板块为各作物专用病虫害防控知己。其产出农产品和食品商标为“金喜香侬”。“
“喜香侬”综合整体技术性价比较高,真有机、多倍增产增效。喜香侬中药复方技术经过十余年发展,在三七、太子参、半夏、白及、水稻等14种作物上均获得稳定成效:作物最高增产1倍,投入产出比最高约为1:8以上。处理后7天,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机质显著提高、pH为6.3-6.8之间,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近7倍,茶叶风味物质含量显著提高,茶多酚提高2.65倍,酚氨比降低20%左右,新增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养生功能多种物质;水稻根系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抽样检测,太子参样品等农产品农残和重金属达到欧盟标准,接近我国食品标准,太子参重金属含量低于我国药材重金属含量最低标准。2019年综合技术在贵州太子参上提高产量1.56倍;提高谷雨、夏茶和秋茶产量4倍,风味物质增加;提高有机辣椒产量1倍,提高绿色级别辣椒近2倍;猕猴桃溃疡病疫区控病保果率比对照提高80%,猕猴桃糖度提高;有机水稻基地技术可防控已经发生的蓟马危害,产量提高30%-47%,但成本未增加;葡萄内含物化学物质种类比对照增加44%,新增物质含有抑菌、驱虫和诱导植物抗性及耐高温物质。目前已有东北公司水稻基地,贵州药材和精品果蔬基地,华东有机县合作基地,亳州精品药材产业合作基地。
产品解决的痛点问题及优势:
解决痛点1:土壤养生改良技术多倍增产填补空白。可缓解连作障碍,促进土壤呼吸,实现长效保育,实现作物多倍增产。兼容主流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产生协同增效效应。
解决痛点2:替代农药防效卓著。有机防治病虫害,预防治疗效果兼备。成本低于进口农药以及部分中端国产农药,低于部分生物农药。
解决痛点3:产出的“金喜香侬”高效高质农产品外观口感惊艳,色香味极具消费诱惑力,保鲜期长,结实耐运输,适合网销及外销。市场竞争力强,回头客多,真有机不减产,是扶贫高效农产品,满足高效农业需求。
解决痛点4:对作物长效养生效果,喝中药的安全农产品,减少消费者罹患癌症几率,保障人民食品安全。高营养价值满足人民食养需求。喝中药的精品药材为中医提供精品药材,为中医传承提供弹药,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
解决痛点5:喝中药吃中药养生粥的土壤减少化肥投入,保障我国耕地安全,减少化肥过量带来的面源污染,尤其适用于水源地保护,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喜香侬”中医中医综合技术成体系,机理明确,成效稳定,适用范围广阔,成本投入适宜,多效兼备性价比高,可有力助推我国大健康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
技术适用于建立有机级别高效产业链。以“喜香侬”中药复方投入品为发端和杠杆,以“金喜香侬”精品食养农产品为目标,建立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农旅一体话全产业链,振兴乡村经济,将为我国农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助力!
 

 
 
相关链接:  2019年9月27日,中医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优选项目落地东北大粮仓,将成为中医农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记入史册。技术方代表与项目承接方黑龙江金事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及平台方锄禾网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中药复方科技项目将落地东北大粮仓,标志着中医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优选项目进入产业化推广运营的新阶段,开启了中医农业示范推广新篇章,这也大大加速了东北地区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根据供给侧改革理论,为市场提供有效优质农产品是我国农业根本出路,也是满足我国食品安全的唯一出路。打造本草中医农业集成技术-有机食品的循环产业链,是发展具有独具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重要途径。
该成果转化项目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通过新型饲料级速效有机肥、有机复方农药,对系统性发生的瓶颈问题以中医养生的方法标本兼治,局部实现化肥农药双替代,打造高安全性、高产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全球领先的“中医农业”时代。依托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王若焱博士为首技术团队,根据中医理论,采用青蒿、羌活、艾草等药材,分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壤改良肥料、病虫害防治制剂,获得发明专利1项,2017获批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持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1项,区级科研项目2项,在三七、太子参、半夏、白及、水稻等14种作物得到运用,投入产出比最高约为1:10以上,明确了中药复方药效分子机制,在我国中医农业技术研发领域具有领军地位,本次落地黑龙江的项目为:国家双减项目天然绿色生物农药合成生物学与组合合成技术项目,编号为2017YFD0201402。
  技术合作及股权合作:
请联系中医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客服电话:15652175917 (同微信),博士团队联系电话:16685119696
邮箱:锄禾网邮箱: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