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中国芦笋之父陈光宇: 一生只做一件事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0-18

20多年专注一件事

成为中国芦笋第一人

——中国芦笋之父陈光宇背后的故事

 

锄禾网独家报道:

 

他走遍了五大洲,首次从国外系统地引进了芦笋种质资源,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芦笋种质资源圃,培育了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芦笋无性系新品种。

他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批芦笋行业(农业)标准。

他率领的团队在我国大西北,用芦笋成功地进行了荒漠化土地的治理。

他率领的团队已经成功筛选出能在重度盐碱地生长的芦笋,并研发出一系列高附加值芦笋加工产品。

他担任首席科学家,领导了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七国科学家共同承担的《芦笋基因组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历时七年,完成了芦笋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基因。

2018年10月8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团队独立完成的《芦笋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荣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名列榜首。

他曾任江西省农科院巡视员、江西省侨联副主席,他是国家芦笋行业的首席专家,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理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13届世界芦笋大会执行主席。

他立志让中国成为世界芦笋研发中心和产业中心,使芦笋这一小作物成为一个大产业。

而他却这样评价自己:骨子里就是一个农民,然后是一名战略型科学家。

他说我的责任,就是开发出农民能使用的技术,农民用得起的技术,农民用了以后能致富的技术。

他说:“我有一种屡败屡战的精神”。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芦笋之父的陈光宇博士。

苦难是财富,农村是溯源

陈光宇是江西宜黄人,文革期间因为种种原因,初中毕业后没能上高中,而下到了农村开始了近8年的知青生活。农村的生活非常辛苦,但艰苦的生活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感受到了农业的艰辛和农民的苦和累,长期的共同生活使他对农村、对农民、对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在以后担任了生产队长,也埋下了他对日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使命感。他始终相信,唯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他一直坚持学习,白天劳动,晚上在油灯下坚持自学。就是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和那份对土地的深厚情谊,他在机会降临之时把握住了,在招生制度改革后以同等学历考上了江西农业大学,成为了被誉为“天之骄子”的第一批大学生,。这是他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也是他人生转折的时刻。

芦笋之路,命中注定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门的打开,幸运又再次降临,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层层筛选,陈光宇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来到了陌生的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后来又先后去了新西兰、法国。也正是在跨越太平洋的万里之外,他邂逅了芦笋,这个遥远又陌生的植物。而现在回想来看,与芦笋的结缘,既是天意,也是命中注定。留学时与之邂逅的芦笋,成为他回到中国开创的毕生事业。他以一个科学家的敏锐眼光,认识到这个东西在中国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戴着一顶博士帽,怀着在中国发展的“芦笋梦”,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辞去国外的工作,回到了国内,而这一干就是20多年。他和他领导的团队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为之辛勤耕耘的中国芦笋在20年后的今天,不但产业规模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而且应用研究也是世界第一,开发出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并且在基础研究也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工匠精神,潜心研究

但刚回国他的雄心壮志却遭到了重创。众所周知,对于育种来说,如果没有种质资源则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芦笋发源于地中海,中国没有这个物种。有人说,芦笋育种周期长,在中国既无资源,也没有基础,搞育种研究纯粹是好高骛远,申请课题经费就更是困难重重了。由于当时国内对芦笋还没有太多的认识,他申请芦笋科研项目没有获得经费资助,但陈光宇不是一个肯轻易放弃的人,科学家的敏锐与执着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节操早已渗入他的血液里,他并未气馁,没有因此而止步,而是自掏腰包,跑遍了全球五大洲,从国外系统地引进了第一批芦笋种质资源,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芦笋种质资源圃,除自己留下部分外,还分别赠送给了国内其他几个农业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又拿出当时按政策补贴给每位归国留学生的几万元钱,开始了近乎个人行为的芦笋育种研究。

引进芦笋种质资源之后,陈光宇又沉下心来进行了长达20年的潜心研究,不仅涉及实验室,还涉及田间,更涉及向农民推广和科普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陈光宇一步步走向成功。二十多年来,的芦笋研究从个人行为到民间行为,再从民间行为到组织行为,再从组织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最终上升为国家行为。2010年,他成为国家芦笋产业技术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这使他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芦笋产业与研发团队。北起黑龙江,南到海南岛,全国有14个省市参与,在全国范围内沿着芦笋全产业链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迅速地将成果转化。中国的芦笋产业也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芦笋牵手大健康,引领产业升级

芦笋就被列为世界十大蔬菜之一,并一直雄踞“蔬菜之王”的头衔。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芦笋的药用价值:并提炼出芦笋具有的1 2 3 + 1 之功效,即“一减、二抗、三降、一增”的功能。一减是减肥,二抗抗肿瘤、抗衰老,三降为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一增则是增强性功能。英文缩写为LARI。丰富的营养价值,优良的药用效果,特别是极强的抗氧化能力,防癌治癌的突出表现,以及深受欢迎的口感,使之在国际市场上身价颇高。

研究项目越来越多,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成果转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对此他感到非常欣慰。以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我国有13亿多人口,未来如果按人均每年消费10千克芦笋计算,按照现行市场价格,即可达到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工成食品,则可提高附加值2.2~3.7倍,产值将上升到7000多亿元,如果加工成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则总产值可达万亿,是一个巨大的万亿级体量的朝阳产业。

目标精准,把握未来

在世界芦笋大会上他提出了芦笋大健康的概念,顺应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对于芦笋产业的发展,陈光宇告诉记者: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成立中国芦笋产业集团和中国芦笋大健康产业联盟。我们已经建立了国家级的芦笋研发体系,而建立产业集团就是从产业的角度,把最核心的企业聚在一起,把产业做强做大。他发起并即将在张家界召开的首届芦笋大健康亚洲论坛,更是芦笋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促进该产业提升,成为战略新型产业。

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生都从事一件事,并做到最好。陈光宇做到了。他在工作之余更喜欢旅游和摄影,享受科研之外的生活乐趣。喜欢易经的他赋予芦笋一种精神:芦笋能在沙漠、盐碱地里生长,这是‘乾’卦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有那么多保健功能,并能带给人们财富,又是一种‘坤’卦的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再者,芦笋属于蔬菜,但一般的蔬菜只在好地长,赖地长不了。芦笋不像别的蔬菜,好地赖地都能长,一扎根就是几十年,这是一种‘恒’卦的精神,‘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陈光宇与刘苏华等首届芦笋大健康亚洲论坛组委会成员一同考察种植基地。

“我们芦笋人,就是要有这种芦笋精神芦笋魂!”说完,陈光宇便自顾自地笑了开来。当尝尽人生甘苦,现在的平和与从容,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映照。深耕于芦笋产业的20多年,不仅是他的宿命,更是因为他对养育了他的这块土地爱得深沉,爱得专注,而他无愧是中国的芦笋之父!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