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推动“三农”工作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08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是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特别明确了设区市“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发挥好以市带县作用”的职责定位,为我们抓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扎实推动“三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扛起政治责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条例》,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政治自觉、政治担当的直接检验。尤其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承载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期望。因此,我们始终态度鲜明、行动坚决:一方面,让各级党委“管起来”。引导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条例》,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贯通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重要回信精神贯通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的“三农”工作实践贯通起来,进一步压实责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全面实施党建“领航聚力”工程,抓好“达标创星、晋位升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并通过提高村“两委”报酬等,引导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
 
  二、聚焦产业支撑,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条例》将“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近年来,我们在抓“三农”工作时,也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一是找准“特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谆谆教诲,立足各地产业基础,重点抓“8+1”特色产业,构建起了“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二是做足“优势”。产业方向明确后,我们按照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信息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五化”思路,推动特色产业做强做优做大。三是深化“融合”。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后,通过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
 
  三、突出生态宜居,积极建设美好家园。《条例》强调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围绕这一要求,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提出“积极建设美好家园”的殷切期望,我们重点抓了几件事:一是夯实美的“底子”。我们下大力气补短板,目前所有村都实现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二是擦亮美的“底色”。深入实施“一革命四个行动”,全面完成行政村改厕改水,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三是提升美的“底蕴”。组织开展“十百千万”特色文化工程,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上都取得了新成效。
 
  四、强化底线思维,确保“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始终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聚焦最困难的地方、最薄弱的环节:一是脱贫不稳定对象。持续开展“一户一增收”行动,去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目前96%以上的贫困户都有稳定脱贫项目。同时,针对脱贫不稳定对象和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开展纪检监察入户访查,没有出现一例返贫。二是产业薄弱乡村。对全市306个产业薄弱村,一村一村摸底、一村一村研究、一村一村指导,目前每个村都有了各自的产业。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在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基础上,我们专门成立闽东时代乡村经济发展基金,扶持900多个相对薄弱村,今年所有村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