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道法自然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供求信息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陈可冀院士:创新性发展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事业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9

陈可冀院士

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事业方面成就极为辉煌。在教育方面,培养了众多的新一代中医药从业后继才。在临床医学服务及基础医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业绩。 青蒿素的成就荣获诺贝尔奖,是中国在医药学领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最好体现。 我们见证了中医药是千秋伟业,是大有作为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为建设伟大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在回顾以往70年取得的伟大业绩的同时,应该进一步遵照 2019 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九条“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规定的精神,即提倡“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还应该保持清醒、开放的头脑,立足祖国,放眼世界,不应满足现状,在中医药事业进步的同时,更要检视到短缺与不足,进一步增强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精神,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不断迈出更大的前进步伐。

应该注意到,在中医药临床服务质量以及中医药科学技术现代化、产业化方面,尚有很多领域需要加强和提高。

(1)在传承中医药传统诊断技术精华、理念及方法的同时,应当更加注意结合当代临床诊断智能化及制药智能化的现状,进一步联系中医药理论,科学发展,实事求是地参照、更新、引进与提高。

对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的“八纲”,应进行现代化系统研究,以切合中医师及中西医结合医师临床参考应用。

在提升中药及中成药的临床实际应用方面,为加强保障传统道地药材理论及实际应用,应加强栽培方法、生药学、药效学、药理学、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及相关科学研究。

与此同时,还应该认真研究中医药诊疗中的寒、 热、温、凉四气以及五味药性等理论与实际的需求特点,进行现代化理论研究与分析,提高中医证候辨识或症状诊断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总结应用于临床诊断、提高疗效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科学理论与实际内涵等。

对于当前现代化高质量制药生产技术设备的发展和研究需求,也应同步联系实际,重视其发展。

(2)根据临床实际需要,中国的医务人员在很多疾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这种方法在不少疾病中应用有助于扬长补短,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应用,可发挥中医、西医二者之长,在实际中,这种方法在广大医药界已被广泛采用,确实提高了疗效。应鼓励广大医

务人员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提高治愈率、提高全社会医疗保障能力,做出更大的实效性贡献。

(3)中国中成药营销在全球估测的经济产值方面,所占份额不高,其智能化及现代化制备能力亟待提高,应当努力改变现状,力争上游。

(4)在正骨、推拿、按摩及针灸技术等器械的更新、发展与进步方面,也有待提高。中国的铜人躯体经穴电子教学模型研制有实际应用效果,经穴治疗效应及其机理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韩国及日本等国家创新针刺穴位及针刺手法同样很受患者欢迎,其与中国针刺技术方法的简与繁及其效价等方面,值得进行比较性的临床科学实效研究,并探讨创新理论的可能性。

(5)中医药在重大慢性病方面的预防保健理念比较完善,但也应该科学分析并实事求是地研究发展,讲求实际适用范围、保健效能及注意事项,讲求大数据效能分析,并力求合理,不宜过度夸大。

中医药在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新中国医药人员应有中西医结合的时代精神,与现代医药科学及其他科学互补,确立民族的、文明的、科学的自信理念与文明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奏响新中国中医药现代化千秋伟业的崭新乐章。

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第6期。

陈可冀

院士

福建福州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