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防止疫情反弹,政协委员们提出这些建议,“中医药”成高频词!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0

5月8日上午,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3个月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疫情防控是许多省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新冠疫情在常态化防控下该如何做好长期应对疫情的准备?在小组讨论会上,四川省政协委员们就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和有效配置等建言献策,而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中医药,是其中的高频词。

“把住”抗疫前端

建议中医开设少年班、加强师承教育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成为抗疫利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从隔离人群预防用药,到确诊轻症、重症患者,再到后期康复,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四川省政协委员、自贡中医院院长邓昭红对此深有感触,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还要警惕第二波疫情,为此他建议要重点关注中医药如何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建立,“比如,可以在专家组中加入中医药专家,防控指南增加中医药内容。”邓昭红认为,同时要进一步关注防控体系的建设,国家和省级层面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高度关注发热门诊和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把前哨阵地建好,实现第一时间预警,为防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打好基础。

“在抗击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级名中医,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中医名医馆)主任中医师张勇也参与到了新冠肺炎的中医救治工作中。通过5G中医会诊,武汉的患者按方服药后,退烧时间、出院时间大大优于只用西医治疗,“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获得广泛肯定。”张勇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后期可能存在的第二轮疫情,中医药可以发挥把疾病控制在早期的作用,“把住”前端。

在张勇看来,轻症治疗和恢复期治疗中医药早期介入,重症、危重症实行中西医结合,能有效缓解病情发展。当然,其中有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为此,张勇建议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除了重点抓好院校教育,还要高度重视师承教育,要实行全国、省级、市级三级师承教育制度,并在师承教育的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障。同时,借鉴山东中医药大学经验,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开设中医少年班,实行8年制教育,让中医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培养一批中医领军人才。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防控要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

“新冠疫情来得突然、势头迅猛,对社会不同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通过抗击疫情,全社会对医卫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鞠波认为,疫情对各行各业是一次检验、考验和挑战,经历这次疫情,也带来机遇,“如何审视总结好医药卫生、健康福利的经验,不管是体制性的,还是医疗技术性的,或是文化传承性的,都可以更深入思考。”在鞠波看来,这也为政协委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创造了空间,更为医药卫生改革带来了机遇。

 

 

作为四川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鞠波长期关注医卫领域,“去年,医卫体育委牵头组织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标准提升工程开展的视察,已经助推省直11个部门正式下发工作方案。”鞠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对四川提高川产道地药材标准,打造川药品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中药产业已成药品高质量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从种植养殖到配方使用,中药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整个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数据显示,四川省中药材品种达5000余种,蕴藏量超过100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四川也将中医药产业列为十四个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确立了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

在鞠波看来,发展中医药事业,除了药,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大量工作可以做,医卫届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解决更多深层次问题。鞠波认为,中医西医发展可以相互借鉴,尤其中医可借鉴西医临床指标、案例、典型的做法,但不能用西医的办法发展中医,下一步围绕中医发展,医卫届委员还可以履职尽责、建言献策,贡献更多力量。

对于张勇提出的加强中医师承教育这一建议,鞠波建议可以试点探索师承方式培养中医人才,“中医药强省必须要解决传承和创新的问题,怎么把现代科学的理念、方法、装备技术运用到中医来,可以创新探索。”鞠波表示,通过此次疫情,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不少需要突破的瓶颈和问题,需要去发现和研究,不管新冠疫情是否会迎来第二波,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方法。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