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百县•新型农业】农户融入产业链 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县域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14

摘要】近日,记者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热荣乡才麦村了解到,该村致富带头人洛旦,通过建立才麦村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帮助农牧民群众生产的家畜产品加工成特色产品,带动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1586845988533816.jpg

▲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摄影/贾琼)

  中国小康网综合报道

  |文:段敏、张晶、李向东、卞瑞峰、马啸、王晓泾、张洋、李蓉、祖力皮耶等

  隆子县

  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 帮助群众卖出更多特产

  近日,记者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热荣乡才麦村了解到,该村致富带头人洛旦,通过建立才麦村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帮助农牧民群众生产的家畜产品加工成特色产品,带动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洛旦是个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人。2016年在隆子县热荣乡才麦村“两委”的支持下,他带头建立才麦村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

  “农民种地产青稞,养奶牛产牛奶,但由于没有销售出路,大部分是自给自足。”洛旦说,“卖不出去,就没有经济收入,也就不能致富。合作社,就是群众的‘代理人’,把农牧民群众生产的家畜产品加工成特色产品,并把它们卖出去,增加群众收入。”

  为了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2017年,隆子县为该合作社在县城较好的地段解决了3间门面。借助当地政府为合作社解决门面的机会,洛旦成立了隆子县沃洛特色产品综合销售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在壮大自己的同时,该公司还帮助隆子县其它合作社发展。目前,隆子县沃洛特色产品综合销售有限公司,是隆子县扎日乡、热荣乡、加玉乡等8家合作社的销售代理商,销售特色产品近40个品种。“我们生产黑糌粑、白糌粑、豌豆粉、辣椒面等特色产品,加上帮助其它合作社销售特产品40多万元,累计销售额达158.96万元,净利润79万元。”洛旦高兴地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为周边89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分红7万元;吸纳7人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元。

  “以前,除国家政策性补贴外,家里基本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在公司上班,每月能领到工资3000元。靠这些收入,我们家实现了脱贫。”公司员工益西康珠告诉记者,“农牧区特别缺洛旦这样的特色产品销售‘代理人’,希望党和政府培养更多的特色产品销售‘代理人’,帮助群众致富。”

  听了益西康珠的话,洛旦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洛旦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网上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农牧民群众卖出更多的特色产品。(消息来源:人民网)

  长沙县

  农机专业合作社抛秧“神器”  一台“顶”10个劳动力

  日前,记者走访湖南省长沙县春华镇石塘铺村,在横坑农机专业合作社体验了高效率的机械化插秧。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农民脸上洋溢着合作社增收,当地农业发展带来的喜悦。

  “春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年的收成,趁着天气好,要准备插秧了。”一大早,陈礼就开着抛秧机下田播种秧苗。

  陈礼是长沙县春华镇石塘铺村横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他的合作社早稻种植面积有300多亩。

  水田里,陈礼近期采购的水稻有序抛秧机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眼球。只见这台机器穿梭于田间,所到之处秧苗有序地“定居”在泥土里,一亩方田很快就完成抛秧。

  “这台机器是今年新上市的,用它抛秧,秧苗分布成行成距、成活率高、返青快、分蘖早。”陈礼介绍,使用水稻有序抛秧机插田,每天可插60亩,一台机器可顶10个劳动力,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种田效率。

  除了完成自己合作社的插秧任务外,陈礼今年还承包了邻村两个合作社的插田业务,让机器全力运转起来,为合作社增收,同时带动周边农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陈礼所在的长沙县,正全面推动农业企业复产复工,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抛秧试点示范。今年,长沙县将培育发展20个水稻机械化育抛秧示范主体,分布在全县休耕复耕区域、主干道两厢,完成高标准水稻机械化育抛秧面积2万亩以上。(消息来源:新华网)

  原阳县

  “合作社+基地+农户”  产业带贫结硕果

  近日,记者在河南省原阳县靳堂乡郝庵村看到,该村成立的金堤农林牧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循环经济,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走,上班去了。”近年来,这句话已逐渐成为河南省原阳县农民的常用语。“在合作社里务工,每天除除草、套套果袋、剪剪枝,活不重,既可以照顾家,每天还有100元收入,真是好啊!”原阳县靳堂乡郝庵村贫困户王变芹说起金堤农林牧专业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脸上挂满了笑容。

  位于靳堂乡郝庵村黄河滩区的原阳县金堤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2月,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流转了本村原砖窑厂拆除复耕土地,种植苹果、梨、桃等优质果树200余亩,发展大棚蔬菜100余亩,另有400余亩的良种繁育基地,带动周边群众从最初的传统种植到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成功实现三季有鲜果、四季有收益的发展目标。

  “目前在我们的种植园里,每天有5到6名贫困户务工,到忙时每天会有六七十名贫困人员务工,人均月收入都在两三千元。”该合作社负责人蒋明卿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以农家乐餐饮为龙头,选择15到20户有养殖意愿的农户,为贫困户免费提供仔猪、鸡鸭苗等养殖,合作社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收购产品,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为积极响应该县加快推动沿黄生态旅游经济带建设,打造黄河滩区全域旅游区,结合沿黄生态带精品花园、果园、菜园的“三园”建设,该合作社通过对土地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按照绿色有机生态模式进行种植,计划建设300到500立方沼气池,利用沼渣、沼液进行绿色无公害种植,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效益连年增长,亩均经济效益可达5000元以上。

  据原阳县扶贫办主任李桂正介绍,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97亿元,实施各类产业项目234个,贫困户户均增收6811.3元,人均增收2089.3元,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和贫困户产业帮扶措施全覆盖。(消息来源:经济日报)

  民乐县

  种植专业合作社 特色种植种出好“钱景”

  日前,记者走进甘肃省民乐县新天镇绿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连体拱棚内,看到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在抢抓时节,有条不紊进行着铺膜、移苗、浇水等作业,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去年合作社的大棚种植茄子,由于市场前景较好,再加上有合作稳定的订单产销关系,效益良好。今年,自全县复工复产以来,合作社第一时间组织菜农们开展娃娃菜的育苗工作,从育苗到移栽,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眼下第一茬娃娃菜也即将栽植完成。绿禾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兴杰说:“我们再有几天时间娃娃菜移栽就结束了,下一茬娃娃菜的移栽将在8月初进行。今年娃娃菜的销售与西安一公司签订合同,娃娃菜大概每棵按0.8元至1.2元出售。”合作社每年在蔬菜的培育、栽植、管理、收获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合作社优先吸纳当地村民,积极培养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新天镇闫户村村民包玉琴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丈夫在乌鲁木齐打工,三个孩子均在上学,她无法外出打工,合作社的大棚让她既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也可以照顾家人。她一边移栽菜苗一边说:“我在大棚里长期干活,一年能赚三万元左右,家里日常的生活开销也有了保障。”一眼望去,绿禾蔬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娃娃菜幼苗一一排开,就像一列列幸福列车,载着群众驶向增收致富的“快车道”。李兴杰说,我们的员工都是长期雇佣的村民,每天用工量在20人左右,每人每天工资大概100元至120元。近年来,民乐县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县域首位产业来培育,连续九年出台“一号文件”,通过科技示范引领、物资保障,最大程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同时,明确提出,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给予生产经营主体按每人3000元一次性奖补;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给予生产经营主体按每人5000元一次性奖补。(消息来源:新华网)

  洛浦县

  养殖合作社规模化养殖 实现村民致富梦

  近日,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了解到,该县布亚乡阿亚格苏勒瓦村,通过成立农喜乐养殖合作社,实现奶牛的规模化养殖,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

  清晨天刚发亮,新疆洛浦县布亚乡阿亚格苏勒瓦村村民麦麦提明·托合提老人就在他的养牛合作社里忙碌起来,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去年一年,我这合作社收入达到了15万!”满面红光的麦麦提明乐呵呵地介绍道,自信满满、干劲十足得像个小青年。

  现年70岁的麦麦提明,身体健朗、精神矍铄,是阿亚格苏勒瓦村的养殖大户,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经营的农喜乐养殖合作社总共有75头牛,其中奶牛44头,肉牛31头;每日仅牛奶销售一项纯收入就有800元。

  麦麦提明老人家中一直规模化地养有肉牛,他带着家人共同致力于养殖,早早地脱贫致了富,日子过得充实宽裕。勤劳好养殖的他又在2018年尝试养了4头奶牛。从牛奶销售里看到商机的老人,便又想着要规模化养殖奶牛,持续增收。但家人鉴于老人年事已高、投资风险大、现有规模收入也可观等原因,并不支持。可麦麦提明并不甘心,便独自到村委会寻求村干部的支持和帮助。

  “当时老人兴冲冲地来找到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很惊讶也很感动。冲着老人愿干能干的热情劲头,我们必须支持他实现自己的梦想。”阿亚格苏勒瓦村第一书记阿拉吾丁·阿不都热依木回忆着说。之后,工作队和村“两委”便将此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帮助老人联系购买优良奶牛、申贷资金、扩大畜圈规模、成立合作社并办理相关手续。

  2019年8月,农喜乐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总投资150万元。看到养殖畜圈里的牛群,麦麦提明老人万分激动:“我的想法实现了,感觉像梦一样!”

  虽然有着多年的养殖经验,但规模化养奶牛还是头一次。好学的麦麦提明老人便常常到村委会查阅相关养殖书籍,虚心向乡里的养殖技术员和其他养殖大户请教科学饲养知识。在老人的带领下,一家人精心管理、科学饲喂,合作社正常有序地运营着,新购的奶牛已产奶见效益。

  老人的梦想,不仅让自己全家增收,还为村里的2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图妮萨·吐尔孙托合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3个月前成为了农喜乐养殖合作社的员工之一,每月稳定收入1500元。

  心若年轻上进,年龄都不是问题。“今年预计可以收入19万元!”麦麦提明老人满怀信心地憧憬着,他的梦想还在一步步地成长壮大。(消息来源:人民网)

1586845488629262.jpg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