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话农业新动态 听农民新期待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09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话农业新动态 听农民新期待

——乌鲁木齐春耕备耕情况如何,跟着记者到田间地头看看

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新联村一组村民龙艳军在蔬菜大棚里育茄子苗。乌鲁木齐美一佳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青给他送来预订的微量元素水溶肥。

新疆网讯 春风和煦。在蔬菜大棚,农民带着憧憬移栽各种菜苗;在花卉温室,农民撒下希望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农资公司忙着运送种子、肥料;在果园庭院,农业专家正传授实用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随着天气转暖,乌鲁木齐即将全面进入春耕生产,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和广大群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备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首府大地呈现出一幅幅紧张繁忙的春耕画卷。

连日来,记者走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业新动态,聆听农民新期待。

A 农机助力春耕生产“开足马力”

【农民问事】购买农机能否享受补贴?该如何申请?

【记者探访】8日,一缕缕晨光洒下,拖拉机卷起一阵尘土四下飘散。达坂城区西沟乡雷家沟村3队种植能手王俊杰带着众兴达合作社的几名社员在西沟乡徒步道采摘园忙活着,用拖拉机清理玉米地里两旁渠道,准备过几天播种玉米。

“种玉米的人越来越多,咱们买个精量播种机吧,是不是还能享受农机补贴?”社员冯学明说了句,王俊杰听了点点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乌鲁木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启动种植业“三退两协调”工作,2019年播种农作物52.13万亩。今年,新疆开展12个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其中乌鲁木齐市将建特色作物机械化技术示范区。

预计今年4月下旬启动大田春播,各项春耕工作均与往年保持同步,稳步推进粮食产量。目前,全市共检修农机具1523套,配套机具1720台,基本满足农业机械化春耕生产需要。

【田间期待】坐在渠边,王俊杰打开手机上网查询玉米精量播种机,看上了一款多功能玉米精量播种机。

他算了一笔账,去年种的玉米每亩地要3公斤多种子,这台机子每亩用种量1.6公斤,能省一半。

今年,乌鲁木齐农业部门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20万元,目前,各区县农业部门正在开展系统录入,并陆续给农民发放。

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农机补贴的申请程序,农民自主购机,拿上发票,到所在乡镇农业部门去申请,填表,再录入系统,审核通过后可获得补贴,不同农机具获得的补贴金额不同。

B 及时供给,打通“绿色通道”

【农民问事】种子、肥料等农资供应充足吗?农资产品能送货上门吗?

【记者探访】8日14时左右,在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新联村一组,村民龙艳军顾不得休息,在蔬菜大棚里育茄子苗。这时,乌鲁木齐美一佳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青送来预订的微量元素水溶肥。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首府依托农资企业、农资销售门店,开展线上“点对点”配送服务,确保了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资及时供给,为农户打通了“绿色通道”。

连日来,首府农业部门积极做好春耕物资储备、“粮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储备农资总数为22077.5吨,其中,储备种子8820吨,青储玉米350吨、水稻250吨、薯类8000吨、蔬菜80吨、饲料13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田间期待】“我也想试一试微量元素水溶肥,听说能增产增效,我想着今年也试试手。”这时,村民龙建新也来到龙艳军的蔬菜大棚,找到杨海青咨询。

公司在青格达湖等地有200多位用户。给龙建新现场普及了有机肥的知识后,杨海青又开车赶着给其他订户送农资产品。

“微量元素水溶肥投入小,收入高,比如说叶菜使用后,一亩地增加300公斤。”杨海青说。自2016年起,公司在全疆销售农资,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微量元素水溶肥,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喷施一遍,作物能增产提质。

C “云备耕”上线,打造农业新业态

【农民问事】现在直播间都搬到田间地头了,能不能多开展一些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

【记者探访】“周博士,这个防蚊灯高度够不够?”7日晚,在达坂城区晚熟杏科技示范园,雷家沟村村民冶春青与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教授周龙视频连线,隔屏求教。

按照周龙的指点,冶春青和村民装了几个对大家来说很新鲜的太阳能果园除虫灯“,有这个‘神器’,杏树就不怕害虫来了。”

网购农资、直播卖货、实时订单种植……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云”上耕田。

“云备耕”“云问诊”正成为农业新业态“。线上春耕”“线上春管”新模式平台,在新疆农业科研单位和乌鲁木齐市农技推广中心开启。乌鲁木齐市农技推广中心不断创新技术培训方法,及时在网上提供技术信息,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田间期待】新农人和新技术,正在描绘现代化一幅春耕备耕新图景。

这几天,在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乌鲁木齐市白山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带着社员们在地里检查滴灌设施,清理大葱地里草秆和运送农家肥。

李林心心念念的是给合作社引进一套智能管理系统,准备到相关部门咨询获得政策支持。

“系统装在手机上,坐在家里就能管浇水施肥,我在网上见过一直记在心里。”李林说。

“高科技来了,咱们更省事。”社员李佳乐和杨发曼听后,盼着新技术早点派上用场。

D 建新项目,发展农业观光游

【农民问事】赏花游、采摘游、生态游,现在搞农业观光游,怎样才能做出特色?

【记者探访】农民拓宽领域发展农业,依托特色项目促发展。

粉的杏花、白的樱桃花绽放在枝头……播种栽苗季节,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塞外水乡度假村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刘天祥带领几位村民正忙着给桃树修枝和嫁接苹果树。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气温持续上升,有利于首府特色种植业发展,不少果树陆续开花,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我市设施农业面积约有2.8万亩,大棚种植面积在2.2万亩左右。

“看来今年收入会更好,我要买个新手机,今后,多攒钱买房子。”来自四川的蒋顺德和张会琼夫妇休息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们在度假村打工,去年收入8.5万元。

【田间期待】“我们计划新建一个草莓基地,希望到冬天大家就能来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塞外水乡度假村法人刘复均说。

“这些年,靠着党的好政策和大家的努力,度假村已经有70多人。”刘复均说。

去年,该度假村共种植1070亩地。刘复均和大伙商量,今年蔬菜等播种面积减少20%,新增一个草莓育苗基地。

按计划,度假村盖一座面积3000平方米的草莓基地,8月育苗,冬天让大家在此摘草莓,再带动周围农户,把草莓产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