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囤口罩,囤卫生纸,接下来全球要囤粮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造成国际粮价上涨。
有的国家的居民已经开始囤粮了。
我们国家需要囤粮吗?
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粮储局给出了答案:我们国家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
“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给了一个定心丸,没有必要囤粮,至少从产量上来说是够的,但是从心理作用上需不要囤粮大家的选择可能不尽相同。
毕竟,还是新米新粮食更好吃。
实际上,从能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开始想办法吃好,很多网友都觉得应该感谢的是袁隆平,以及科技发展。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外国人称为“东方魔稻”,几乎全世界都在邀请他去讲课,各国专家也纷纷表示:“中国人真了不起!”
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乃至全球的粮食问题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是著名水稻专家的印度农业部部长斯瓦米纳森评价说:“袁隆平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有一段对他的评价是:“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 90 亿亩,共增产稻谷 6000 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然,除了袁隆平,我们还得感谢科技发展对粮食问题的贡献。
先来看一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给出的观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科技对粮食安全的贡献率达到了60%。中国农业科学院不断创新农业科学理论和方法、突破高新技术、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成为承担农业高新技术的国家队,未来将坚持面向生产,解决生产问题,围绕重大科学问题,聚焦品质改良,实现产量与品质兼并。”
其次,科技发展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各类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效益化,成本降低,提高投入产出率。
以及,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可为农业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地膜等,提高生产效率;可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等,改善和提高各种农艺技术水平。
简而言之,粮食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谢袁隆平和科技,你赞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