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对于农民来说,有一件事伤害非常的大,那就是粮食收购价格不涨反而下降!这让很多农民朋友在呼吁:现在种粮根本就赚不到钱,再不提高粮价,就没农民愿意种粮了。
咱们今天不讨论粮价的问题,讨论一下农民怎么才能赚钱?为什么赚不到钱?
柯炳生教授前几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农业为什么要做大才能做强?》,其中指出:农民耕地,如果不做大做强,肯定是活不好的,即便活得久,也是活在温饱线以下。
是的,在如今这个时代,农民如果只靠种地的话,并且只耕种自己家里分到的那一亩三分地的话,肯定是只能维持温饱,想要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
农民赚不到钱,主要原因就是规模太小了!
比如说农民种地,因为农民耕种的土地规模小,再加上如今粮价比矿泉水还便宜,导致农民一年种地的收入低,甚至一个普通农民全年种地的收入,仅相当于农民工一两个月的工资。
因为农民耕种的土地规模小,导致农民种地不方便使用农业科技,比如说大型的拖拉机和收割机,由于农民的土地太小了,这些大型农机一不小心就跑到其他农民地里了,把人家的庄稼给铲了。
因为农民耕种的土地规模小,导致农民很难做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很多专家都在说,农民只有做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把自己的农产品卖上高价,但是一户农民只有那么一点地,产出的农产品只有那么一点,怎么做品牌?
因此,柯炳生教授就指出:搞农业,尽管做大不一定等于做强,但是,不做大,肯定做不强。但是,这些道理农民不知道吗?
不是的,农民都知道,但是为什么农民不把规模做大呢?
首先,很多农产品根本就没办法规模化,比如说农民养鸡,真正的农村土鸡一只卖上百元,土鸡蛋一斤十几块钱。但是农民能大规模养殖吗?
不能的,因为农村养鸡都是散养的,不喂饲料喂粮食,让土鸡自由活动寻找小昆虫吃。大规模怎么弄?成百上千只鸡怎么散养?
然后,农民种地也很难大规模。比如说农民扩大规模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就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单独的找农户去谈,有的人愿意给你承包,有的人不愿意,你流转的那一片农田只要中间出现2个不愿意的,那你的大规模就完了,农田不能连成片,机械化就有困难。
第二种就是承包村委会名下的土地,但是问题又来了,村里把地承包给你,那就得签合同,租金是不可能分期付款的,必须一次性付清,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先不说你有没有这么多钱,就问你按照目前种粮食的行情来讲,多少年能赚回来?
至于说组建农民合作社的,不是说建一个农民合作社就能赚钱,更多的是那些挂羊头卖狗肉,套取国家补贴的“空壳社”。
虽然我也认同柯炳生教授的言论,农民只有做大才能做强!
但现在的问题是:农民不是不想做大,而是很多农民没办法做大,因为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所有农民都能有条件搞大规模!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曾任农业部(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