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人们广泛认可。
在推动健康北海建设中,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那么,北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应该如何破解现存的诸多难题呢?市政协委员、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包万智近日呼吁,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加强对中医中药的宣传力度
一直以来,部分人对中医是否科学有效存在偏见,一些不了解中医药的人时常恶意诋毁中医,导致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难以在世人面前全部展现。
包万智说,一个最经典的实例,就是我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青蒿素抗疟获得了诺贝尔奖项,其实青蒿素的抗疟功效早在1973年就得到了证实,正是因为对中医药的不认可、自身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了这个诺贝尔奖足足等了42年。
他认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当务之急应加强对中医中药的宣传力度,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就像好东西一样需要包装、宣传,优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如果能够得到从上而下的认可,并能口口相传、人人点赞,那将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极大鼓舞和助力。
加大对中草药制剂的重视程度
中草药是中医药文化的精粹,中医药制剂是中草药的传承、升华和延伸。重视中医药制剂的研发、生产不仅是传承祖国医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
作为北海市唯一的三甲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制剂的研发、生产,目前已成为广西北部湾地区唯一一家能生产本院中草药制剂的医疗机构,其自主研发的本院制剂达30多种,位列广西前茅。
该院研制的中药制剂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但由于场地受限、民众西医化、报审程序繁琐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院在制剂产量、品种上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包万智强烈呼吁加大对中草药制剂的重视程度,传承中医药技术精粹。
加强中医类医疗机构基础建设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药事业起步早、发展慢,大部分中医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老旧,难以满足人们就医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包万智说,在推行全民健康的今天,应该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中医类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如此才能弥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遗憾,才能让老百姓在中医类医疗机构中享受真正优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
发展中草药、海洋医药的原产地种养殖产业
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种植和海洋药业的养殖。当前,国家大力推广中草药、海洋医药养殖种植基地的区域性建设,对北海发展中草药、海洋医药的原产地种养殖产业是重大机遇。
为此,包万智建议,我市如能利用自身优势,配合国家政策发展中草药、海洋医药的原产地种养殖产业,将会是城市名片的又一亮点,也为推动健康北海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又一大助力。
加强市级医保政策对中医药创新技术的支持力度
在医疗保险报销上,我市使用的是自治区所颁布的2015年版统一目录,但更新速度滞后于中医药技术的发展,一些创新性中医诊疗技术无法进入统筹报销范畴,一些诊疗技术则被列入乙类报销范畴,这些都会制约中医药事业的创新性发展,也加大了民众的负担。
包万智表示,如能在政策上给予中医药技术创新技术一定的灵活空间,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北海市的中医药创新技术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