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网独家报道: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而这首毛主席的词正是此时长沙最好的写照。
虽然秋雨让长沙变得有些寒凉,但湿润的空气中却满含着新鲜和朝气。如果说一年前的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联通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那么时隔一年后的2019年10月26日粤港澳中医药农业科学研究院学术报告会在长沙医学院的召开,将为中医药向农业转变、服务农业、造福人类,探索人类健康科学依据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具有里程碑意义。
粤港澳中医药农业科学研究院高峰论坛上,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若帆、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刘苏华丶副秘书长赖明丶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安妮、分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王若焱受名誉会长印遇龙丶会长王道龙委扥代表分会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长沙医学院校长何彬生、副校长罗怀青以及来自国内中医药领域的近百位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何彬生校长在做粤港澳中医药农业科学研究院建设情况报告时谈到,长沙医学院面对绿色农业改革首次提出创新发展中医药农业的新理念。
他表示:“中医药农业”是集成创新中医药原理、方法、效应,广泛用于农业领域,实现农业与中医药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促进生态环境一流,实现人类健康,将产生巨大的矩阵效应,是一场巨大的科技革命。同时“中医药农业”将大幅度地改善水、土壞、大气污染,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食品安全。发展中医药农业既符合我国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也符合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
中医药衣业科学研究院的建设目标首先是明确中医药在蔬菜、瓜果等农作物营养价值及病虫害防治中的影响和应用。其次通过对中医药在猪、牛、羊等动物体内的有毒成份和营养价值进行检测与药效分析,找到抗病毒和提高动物蛋白水平等方法的科学依据。再次,分析中医药农业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后.实现中医药农业对大气、土壤、水等生态环境的科学改善,研究中医药制成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应用于农作物和动物,消除抗生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科学替代有害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饲料,实现中医药农业对大气、土壤、水等生态环境的科学改善。:
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若帆在专家报告中做《全球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医药解决方案》报告中谈到,植根于中国中医文化,将与农业相关的传统领域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跨界而生的中医农业,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契机,形成了许多在全球可复制、可借鉴、可应用的推广模式。
中医农业将中医的思想、原理与技术应用为入口,以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应用,服务于现代大农业生产过程中,保障土壤健康、作物健康、合理的降低化学投入品,尤其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率。
中医农业的具体应用,能够为农产品产地在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土地环境上发挥重大作用。以中医、医理思想为指导所生产的,带有产地属性,以功能性与保障养生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农产品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农业、大健康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支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引导下,中医农业将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全面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王若焱在做《中药复方综合技术运用成效及产业链发展思考》报告时,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图片以及案例讲述了中医药在农业上应用的可行性。
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安妮在做《有机农业的核心价值及中药种植上的应用》报告时讲到医农同根、 药食同源,要用中医思维去指导农业的发展。同时她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到生态农业进行了阐述和对比。
随后,来自国内中医药和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医农业和中医药在农业上的应用等课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医药是中国的瑰宝,农业是中国的发展根本,粤港澳中医药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筹建是把中医药与农业完美融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中医农业良性发展的新契机。始于传统,基于创新,成于实践,中医农业之路一定会在国内众多的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倡导生态农业的大环境下,逐步形成标准,建立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该研究院将由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与长沙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共同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