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种植中药材 造血拔穷根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6

盛夏时节,地处坪地镇八阳村的中药材基地,满目葱茏,生机勃勃,青山碧水间,竹节参、七叶一枝花、川乌、白术等中草药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整齐的药田里,各种中药材长势喜人,10多位农民正在忙碌地进行拔草、施肥等田间管理。

“要想发财,就跟姚老板种药材!”正在拔草的贫困户潘伯海一句中气十足的话,在药田里引起了一阵应和声。

群众口中的这位姚老板,原名姚玉文,是一位皮肤黝黑、身形瘦高的福建药商、天柱县江夏华茗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近几年,该公司通过免费发放药材种子,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方式得到了当地老百姓高度点赞。

2017年,坪地镇抢抓机遇,引进龙头企业天柱县江夏华茗中药材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流转土地和山林1000余亩,发展种植竹节参、丹参、川乌、白术等名贵中药材700余亩,2018年林下套种300余亩的七叶一枝花和竹节参,截至目前,建成了千亩以竹节参为主的名贵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竹节参喜肥趋湿,忌阳光直射,一般生长在海拔800-240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处,人工栽培需搭设荫棚,育苗1-2年即可移栽,收获年限为移栽后的第4年,预计亩产300公斤左右,按2018年市场最低行情200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60000元以上。去年底,湖北、上海、杭州等地有很多客户都在打电话向我订购了。”中药材基地负责人姚玉文笑着向笔者详细讲解着市场前景。

“坪地镇自古就有‘七分山两分田一分水’的说法,利用特有的山地资源优势推广林下种植竹节参等名贵中药材,有效节省了土地流转、建大棚的开支,非常适合我们坪地镇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去年在八阳村示范推广了300亩取得了很大成功,今年准备向全镇推广种植。”坪地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坪地镇聚焦镇情,精准把脉,因地制宜,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富镇”战略,积极响应“一减四增”要求,快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效链接,流转土地资金160余万元,带动当地3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林下种植中药材已成为该镇治“穷病”的新良方。(何楷)

来源:黔东南日报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