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近年来以“稳面积、增产量、提质量、亮品牌”为发展思路,统筹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发展,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品”四轮驱动,推动粮食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良田筑稳生产基石。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划定8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行旧村改造、迁村并点、土地整理、矿坑填埋,保持粮田面积逐年稳步小幅增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98.4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95%,同时开发“掌上良田”应用程序,对全市高标准农田实时监管。多措并举提升土壤地力,推行秸秆还田,推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有机肥替代工程,实施绿色种养生态循环项目,覆盖耕地50万亩。土地流转提升规模效益,引导流转土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培育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规模种粮主体1730多家,带动全市粮食生产规模化率达到60%以上。
良种赋能优质基因。打造粮食芯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本地气候特点的品种。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换代,保持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45%以上。打造提升繁育基地,推行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逐步建立起以种子企业为主体、以“繁种企业+合作社+农户”为模式的良种繁育基地,小麦、玉米良种繁育基地规模达到6万亩。净化种子经营市场,依托“12316”、农业“110”热线和信息平台,快查、快处、快结种子投诉举报案件,维护好农民利益。组织开展放心种子下乡进村,集中展示推广优良品种,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种子市场新秩序,让农民用上“放心种”。
良法保障稳产稳供。农业机械全程化服务,实现小麦、玉米、马铃薯主要作物耕、种、收机械化全覆盖。集成技术保稳产高产,保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落实“田管家”农业服务专员制度,积极开展“科技壮苗”“三夏三秋”等重大行动,放大集成技术效果。防灾减灾保粮食减损,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出台播种、管理、收获、收购、贮藏贯穿全过程的减损措施二十八条,力争粮食“颗粒无损”。智慧托管引领技术革命,发起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37家、联合社16家,依托各镇(街、区)为农服务中心,提供粮食全产业链“保姆”式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粮食生产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平台。
良品推进提质增效。提升绿色仓储系列行动,建设高标准粮仓,引进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等前沿技术,将储存损耗控制到1%以内。加强农户技术培训,指导散户科学储粮,发放钢板仓、钢网仓等新型储粮装具,有效防止“地趴粮”现象发生,年减损粮食200余吨。农业龙头企业多元化发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龙头企业7家,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带动农户,上联市场拉动消费,打造集种植、加工、贸易、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为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连接的桥梁。
聚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县级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向品牌要效益,以品牌促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订货会,不断提升高密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连续举办三届高密小麦文化节,做到“文化搭桥,经贸唱戏”。贸易物流呈创新性发展,粮食企业稳定传统销售,创新现代商超、社区终端、电商平台等新业态,推进销售渠道多元化。鼓励企业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