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行业新闻

“四民”模式促融合 乡村善治谱新篇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19
  山东省平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先后承担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山东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等多项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基层党建为堡垒,探索了办好群众事的民议、民管、民提、民办“四民”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构建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坚持民事民议,以自治激发活力。针对村级事务公开流于形式,群众看不懂、不信任的问题,该县创新推行“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制度,将党务、财务、事务和资金、资产、资源等36项村级管理事项打包,全部向群众公开,同时村支书与村民面对面,接受现场质询,进行当场答复,村民现场给予评议。报告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按照“一述、两问、三定、四评”程序进行。“一述”是村党支部书记述职,“两问”是请群众提问、向群众问计,现场回答质询,“三定”是对征求到的问题和诉求定责任人、定目标、定措施,“四评”是村党支部书记自评,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分别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报告会质量的重要依据,成为一个明白会、议事会、问政会、恳谈会。2021年以来,全县共举办阳光报告会2500多场次,群众提出质询1.5万条,村干部当场答复1.35万条,事后答复1500条,“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坚持民事民管,以法治定分止争。重视“人民调解”功能,探索推广“三个一”法治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建好一间调解室,每个社区都建立人民调解室,让群众有话可说、有理可评、有诉可求;选好一名调解员,选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五老人员”担任调解员,开展民情夜谈、民情访谈、民情约谈“民情三谈”,如龙门街道军仓新村调解员就是一位拥有50多年党龄的离任村支书,每年处理矛盾纠纷近百件,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用好一套工作法,对于难调解矛盾,推广“调解+听证+司法确认”机制,化解了40多件信访积案。
 
  坚持民事民提,以共治群策群力。注重把话语权交给农民群众,从去年开始,每季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共建幸福新平原”实践活动,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近群众,求访心声建议。做好提前谋划,实行“三个一”培训行动,即制作一部《群众事,我们办》情景剧,召开一次培训会,印发一本培训书,确保活动实效。进行入户走访,每名走访人员随身携带入户记录表和群众反映问题汇总台账,请群众当面提问题、当场说意见。落实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问题,分类分级建立绿、蓝、黄、红、白“五色”台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3800多件。其中,绿色台账由走访人员现场解决,蓝色台账由镇村自主解决,黄色台账由指挥部转交相关县直部门,第一时间解决;黄色台账一时难以解决的转为红色,由县直部门拿出解决方案后上报县指挥部统一解决;当前政策不允许的纳入白色台账,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根据群众意见建议,该县实施了“人人参与、全民共享”城市精细化管理、秀水润城、平原大外环改造等近百项惠民实事,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坚持民事民办,以德治春风化雨。发挥德治作用,创新设立“平原好人”新风公益基金,广泛发动仁人志士、乡贤能人捐赠善款。既搭建起社会各界反哺家乡、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公益平台,又汇聚起民事民办的强大合力。“点”上作示范,选取6个群众基础好、班子战斗力强、在外能人多的村庄,试点先行,有序铺开,目前项目覆盖率已达75%,募集资金2100多万元。“线”上强监督。基金在乡镇经管站集中存放,村级成立新风公益基金议事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县纪委智慧监管平台实时线上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公开透明。“面”上抓使用,募集资金用于帮扶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众、奖励孝老爱亲的道德先锋和亲善邻里的文明榜样,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目前,全县已救助困难家庭100户,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同时,举办好孝贤、好学生等评选活动780多场次。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做“平原好人”,受益群众达2.3万人,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