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深度观察 政策解读 国际交流 中医养生 绿色植保 生态养殖 产品技术 成果展示 示范基地 联盟动态 会员风采 专家在线 中医农业大讲堂

会员风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来源:未知   作者:曦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于1996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58年建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1978年建所)合并成立,是一所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4大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2002年,研究所被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等三部委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2007年,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进入百强行列。2011年,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中,研究所排名全国第44名、中国农业科学院第11名、甘肃省第1名、全国专业第4名、全国行业第4名。

    研究所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兽药、草业4大学科10个重点方向的研究,设有畜牧研究室、兽药研究室、中兽医(兽医)研究室、草业饲料研究室4个研究部门。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按照专业、人才、科研任务、基础平台条件等内容,先后创建了兽药创新与安全评价1个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牦牛资源与育种,细毛羊资源与育种,兽药创新与安全评价,兽用天然药物,兽用化学药物,寒生、旱生灌草新品种选育,奶牛疾病,中兽医与临床8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成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部院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等23个科技平台。编辑出版《中兽医医药杂志》和《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个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设有6个管理服务部门。

    研究所所部在兰州市区,占地面积95亩,野外试验基地占地面积5476亩。拥有2栋总面积达170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和6000平方米的科技培训中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70台(件);科技期刊2万余册,图书3.35万余册(馆藏最早西文期刊出版于1838年,中文图书出版于明崇祯年间);中草药标本1000余份,中兽医针具432件;植物标本314份,植物活体标本142份,牧草种子标本811份;动物毛、皮标本600余份。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71人,离休职工4人,退休职工172人。在职职工中,有正高级21人,副高级53人;博士后4人,博士44人,硕士56人;博导8人,硕导39人;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支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兽药审评专家委员会专家6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1人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3人荣获“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1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

    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中国农科院和甘肃省的支持下,研究所紧紧围绕国家发展需求,自觉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先后承担科研课题1670余项,获奖成果208项,其中国家奖12项,省部级奖159项;获得授权专利1125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件,国内发明专利188件,实用新型专利930件,外观专利6件;授权软件著作权60件;发表论文6271篇,SCI收录230篇,编写著作261部;培育畜禽新品种6个,牧草新品种10个;创制国家一类新兽药4个,获新兽药、饲料添加剂证书77个;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46项。研究所是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西北病理学分会、西北中兽医学分会、全国牦牛育种协作组挂靠单位。研究所与德、美、英、荷、澳、加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近年来,研究所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文明单位”“甘肃省绿化模范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曦元)

Copyright © 2012-2018 中医农业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7061680号-1

电脑版 | 移动版